在延安的时候,萧军位列延安“四大怪人”之一,浑身的江湖气,动不动就和人干仗,绑腿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14 23:28:56

在延安的时候,萧军位列延安“四大怪人”之一,浑身的江湖气,动不动就和人干仗,绑腿里经常别着一把匕首。有时吵到不可开交,他便猛地把匕首拔出来,砰地插到桌子上,大声说道:“吵架不如打架,我是个脾气暴烈的人!” 萧军1938年第一次来到延安,那时候他已经是文坛知名人士了。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性情豪爽、敢做敢当的江湖汉子,一到延安,他那股子彪悍劲儿更是出尽了风头。 整个延安的文人圈子里,就属萧军最能打。要说打架这事儿,萧军从来不含糊,谁要是惹着了他,他二话不说掏出绑腿里那把锃亮的匕首,唰的一下就拍在桌子上,凶神恶煞地吼一嗓子:"吵什么吵,打架要紧!"吓得在场的人都不敢出声。 萧军的脾气那叫一个火爆,稍有不如意就要拔刀相向。延安文人圈里专门给萧军起了个外号,叫"四大怪人",就是说延安四大奇葩里,非萧军莫属。其他三位是老舍、曹禺、田汉。 萧军这人虽然暴躁了点,但心肠不坏。延安时期,常有小勤务员犯点错误就挨管理员的责骂,有时候还要罚站、罚跪。一看这阵仗,萧军就看不下去了,二话没说上去就跟管理员理论。 结果把人家管理员也得罪了,口角升级为互殴,闹得沸沸扬扬。这事儿传到了组织那里,萧军到底理亏,最后被判了缓刑。不过他倒是一点不后悔,还铁了心要继续打抱不平。 1941年,萧军第二次来延安。这一次他和左翼文人周扬杠上了。周扬在报纸上发文章批评延安文艺界存在的某些问题,说是有些作家写不出东西来,却怪到没有肉吃的头上。 萧军一看这文章就不高兴了,跟几个好朋友商量了一下,回了一篇尖锐的驳斥文章,寄到报社去发表。谁知人家根本不登,退回来了。萧军一肚子火,觉得憋屈,索性连夜收拾细软,要走人不干了。 临走前,他托人给毛主席带了个信,大意是说延安的文艺政策有问题,得好好整顿整顿。毛主席一听这事儿,二话没说把萧军叫到窑洞里促膝长谈。 几次交心的谈话下来,毛主席挽留萧军留在延安,帮着搜集文艺界的意见,供领导们决策参考。萧军被毛主席的诚意打动了,打消了离开延安的念头。 后来,毛主席果然重视起文艺界的问题,亲自主持召开了一个延安文艺座谈会,拨乱反正。这在当时可是件大事,在整个革命历史上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萧军这辈子没少跟人干架,提起拳来毫不含糊。他年轻时在东北谋生,那会儿跟萧红还是一对儿。萧红欠了房租,旅店老板不让走,萧军二话不说,连夜租了条小船把心上人救走。 后来萧红住院生孩子,因为交不起住院费,医院不肯给治病。萧军气得要命,抓住医生的衣领子就开骂,吓唬人家再不给治病就要揍他。医生哪敢怠慢,忙不迭地开药方子。 文坛打架,萧军也没在怕的。鲁迅去世后,萧军去祭拜,把几本杂志烧在坟前。谁知道有俩文人不识好歹,在报纸上把萧军骂了个狗血喷头,说他是装模作样的"鲁门孝子"。 萧军这火气不打一处来,还跟人家写文章辩论呢,当即找上门去要算账。文人相轻的毛病上来了,狄克和马吉峰这俩货仗着人多,梗着脖子说萧军要是不服就去打架。 萧军一听这话,冷笑几声说那好啊,打就打,谁怕谁。说着就约好了地点,第二天准时去了法租界草坪上"切磋"。萧军本来就有几下子,一个照面就把马吉峰撂倒了,揍得人家鼻青脸肿,只好讨饶。 晚年的萧军脾气还是火爆,义字当头,路见不平一声吼。有回他一老朋友家住平房,隔壁邻居欺负老人家,把人打得头破血流。萧军一听就火了,拄着根藤条杖,带上俩小伙子杀到邻居家门口骂街,非要对方滚出来认错。那混混见了这架势,哪还敢出来啊,躲在屋里大气都不敢出。从此再也不敢去招惹萧军的朋友。 事后有人问萧军这仇怎么报,萧军长叹一声,说出了他的口头禅:"算了,拉倒吧。对付不要脸的,就得比他们还不要脸。" 萧军一辈子最崇拜的人,非鲁迅莫属。他在文坛上自认是"鲁门弟子",还特意刻了一枚印章,上书"鲁门小弟子"。这辈子啊,萧军就认定了要传承鲁迅的衣钵。 有一回萧军在上海遇见鲁迅,就请教自己的暴脾气要不要改。鲁迅想都没想,直接回绝了:"不改!就这么个性,不用改。"萧军听了这话,那叫一个高兴啊,心说我这脾性有先生给背书了,还改什么改。 后来鲁迅去世,萧军伤心得很。逢人就说,鲁迅先生是我这辈子唯一服气的人,我要一辈子崇拜他,直到入土。萧军这一辈子,对谁都没给过这般高的评价,由此可见鲁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0 阅读:67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