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腾退慢,是不配合,还是要抹掉历史1

绿居在北平 2024-12-11 18:07:16
在 2025 年北京需达成万户退租这一刚性要求的态势下,近些年来,老北京的腾笼换鸟之举此起彼伏,然而真正腾退的老北京人却寥寥无几。诚然,开发商为了驱离住户,可谓绞尽脑汁,诸如整院腾退、共有产权等诸般不堪之策,即便如此,成效亦微乎其微! [图片] 并非老北京人不通情达理,实乃当下开发商给出的腾退补偿与所期望的补偿,亦或与老北京所付出的厚重历史相较,极不相称!如此一来,难免陷入鸡同鸭讲,进而各自烦忧、相互埋怨的困局!为使开发商或腾退项目部,乃至外地人明晰当前腾退补偿的失当之处,我们展开了若干走访调研,竭力回溯那段悲苦的过往,洞悉了老北京人所奉献的那段历史! 在一个月前我们梳理整理了住房分配资格、房子买卖等历史,写成了《老北京腾退进展缓慢,到底是有人不配合,还是要抹掉那段记忆?》一文,我们这次重点描述公房的形成、房改等历史问题。 解放初期,北京住房问题严峻,国家积极应对。一方面,国家尽力拿出资金建房并交予房管部门管理;另一方面,有条件的企业在完成上缴资金和保证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建房解决本单位职工住房问题。同时,社会和市民积极响应,将自家闲置房屋交给房管部门,由房管所租给无房市民,有闲置空房的私人也可直接出租(这类房子曾被称作京租房),还有用城墙砖搭建房屋的情况,虽未经审批,但当时得到默认。 随着历史变迁,这些房屋中的一部分成为了如今房管所直管公房的一部分。在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那时的人们坚信,随着国家发展和自身情况变化,只要努力工作,分到单位或国家(房管所)的住房是迟早的事。在人们的观念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住房,都被视为国家用于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资源,它们的属性并无本质区别。 在九十年代之前,房租计算方式相对统一。基本房租按使用面积计算,每平米 0.08 元,再根据房子有无纸顶棚、玻璃门窗等条件确定租金。每有一项额外条件,每平米租金增加 0.01 元,所以租金每平米在 0.08 - 0.12 元之间。例如,一间 20 平米的房子,每月房租在 1.60 - 2.40 元之间,约为当时工人一级工月工资的 6%。从长远来看,如果一直租房,一辈子的租金也不过一千多元。这是当时绝大多数人选择租房而非买房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当时基本没有房屋买卖交易,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房子都是公有财产,都是国家用于保障人民居住的,其属性并无差异。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