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女子看到一辆1元起拍的车,于是出价准备拍下来,价格升到5万,女子放弃了,没想到第二天竟然显示她30万拍到了,女子纳闷“我都没再动过手机,谁给我出的价拍下来了?”商家却要扣掉她9000元保证金!
信息来源:河南都市报道《1元起拍汽车,竞价有猫腻?“没有打开软件,被30万元成交”阿里客服:平台没有自动加价功能》2024年12月5日
什么也没动,睡一觉醒来手机就自动拍下了一辆价值三十万的车?而且不购买就要付九千元的违约金。这难道是幽灵在操作?对于李女士来说,这个违约金真的要花吗?
李女士在浏览某拍卖软件时,被一个“1元起拍”的车辆信息吸引。抱着“捡漏”的心态,她缴纳了9000元保证金,加入了这场竞拍游戏。起初,竞价还算理性,价格逐步攀升。
当价格达到5万元左右时,李女士觉得价格超出了自己的心理预期,便停止了竞价,退出了软件。原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结果第二天一早,手机里蹦出条短信,竞拍成功了,一看价格,竟然是30万!
这突然的“惊喜”让李女士一下子愣住了。面对这匪夷所思的结果,李女士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她坚称自己啥都没做。为了自证清白,她提供了手机操作记录软件作为证据,显示自己在5万元之后并没有登录或操作过该拍卖软件。
在她看来,这30万元的竞价,如同“幽灵”一般,凭空出现。而平台/商家方面的回应则显得强硬而冰冷。他们坚称是李女士本人操作,后台记录显示其账户进行了最终出价。
并表示,如果李女士不愿意支付30万元,则需要扣除9000元保证金作为违约金。至于李女士提出的系统漏洞或人为操控的可能性,平台方则一口否认,声称平台没有自动加价功能,也无法操作用户出价。
这场纠纷的核心在于:如何认定李女士是否进行了30万元的出价操作?拍卖实际上就像是一种特别版的买卖合约。竞买人的每次出价都可视为要约,而拍卖师落槌或系统确认则视为承诺。
因此,李女士需要证明自己并未发出30万元的要约,即证明自己未进行过该操作。关键在于电子签名的可靠性。李女士用账号登录后进行的动作,就相当于电子签名了。
李女士要是能证明自己没在拍卖截止前登录或动过账号,那就说明系统显示的动作可能不是她操作的,这样就不能算她签了名。
如果平台能证明李女士真的动了账户,那按照合同法来说,她算是提出了请求,而且系统也同意了,这样一来,双方就有合同关系了。
类似事件引发的深思在与记者的沟通中,李女士透露,并非只有她一人遭遇过类似情况。还有其他用户也向记者反映了在该平台上出现的异常竞价现象。
面对平台的强硬态度,李女士选择了寻求媒体的帮助,希望通过舆论的力量,促使平台进行调查,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目前,事件仍在调查阶段,双方尚未达成一致。
如果谈不拢,李女士打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这场“1元竞拍”引发的纠纷,最终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你有进行过网上的拍卖活动吗?这样的活动是否有法律的保护或者检测,能否保证参与拍卖人的财产安全呢?对此事,你怎么看?
阿里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