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演过一部电影,确切地说是演纪录片《部队生活》的男主角。当时我作为全军的学

借双慧眼吧 2024-12-10 23:04:53

我年轻时演过一部电影,确切地说是演纪录片《部队生活》的男主角。当时我作为全军的学习标兵,八一电影来了两位摄影师(兼记者)到我们团,专门拍一集介绍我搞部军队装备发明(革新)的纪录片。 1983年当时我只有22岁,已经军校毕业提干当通信连司务长一年半。事情的起源是我在半年前,在小兴安岭的大山沟里,一个人在半年时间里搞出三项用于部队军事训练的技术革新成果(发明)。并参加了全军地炮科研成果展览会,我所搞出来的发明分别获得二、三、四等奖。而且二等奖还是这次展览会的最高奖,因为一等奖要求是国际先进水平空缺,我获得二等奖是国内先进水平。 带着奖状我回到部队后,军分区领导和团领导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团从成立都没有获过这么高的奖。团长说给我立三等功,并向军分区打报告请批示。当时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白冰,给团长打电话说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怎么才立三等功,他说应该立二等功,就这样我就立二等功。并且白冰主任还下指示,让宣传处杨干事写一篇新闻报道,发往《解放军报》。 没想到解放军报没给发,还不停地让补充内容,搞了几次最后军报唐副主编给沈阳军区新闻处打电话,让他们成立一个写作班子。由军分区、省军区、沈阳军区各出一位新闻干事,来写一篇介绍我搞军事装备发明的事迹文章。他们坐镇总参四招,同时让我从黑龙江黑河,以最快的速度到北京总参四招。 到了总参四招他们就像审问一样,让我从记事起介绍自己成长的过程,接着又介绍参军入伍、考军校提干、毕业当司务长、在司务长岗位上搞出三项发明的过程。 可以说当时我的运气非常好,我当通信连司务长之前,通信连是钱粮双超落后后勤连队。我当司务长后在全连官兵支持下,连队种的麦子大丰收,除了留足自己连队吃外,还把多余的粮食卖出去,有了钱还买了一台彩电,丰富了官兵们业余生活。连队伙食也有很大的提高,由于面粉多做馒头吃战士们都吃够了,于是在炊事班装了一个大烤箱,给战士做烤饼吃。每天战士们一到吃饭时,脸上都带着笑容。通信连后勤由双超变成双节,成为后勤先进连队。 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在《无线电》《电子报》等全国知名报刊杂志上发表6篇文章。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一个初中毕业生,一个司务长,在小兴安岭大山里,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取得如此多的成绩,所以这三人写作组真有故事可写。最后他们三人写出一篇以报告文学方式介绍我事迹的底稿,并将底稿打印发往我的原部队,让团领导、通信连所有干部战士核实,没有异议后才发往《解放军报》。此文最后登上解放军报头版头条,第一版占一半,第二版占一半,整个文章相当于占了一整版,同时沈阳军区李司令员还写了一篇《知识也是战斗力》署名文章,号召全军官兵向我学习,引起全军轰动。 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拍我的纪录片,也是整个宣传我的一部分,当时抓我的典型主要是为了提倡科技强军。因为我符合当时全军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现状,一个初中毕业生通过自学能取得如此多的成绩,宣传我能鼓励其他人,如果他们努力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无形中提高了部队文化水平和作战能力。

0 阅读:14
借双慧眼吧

借双慧眼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