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发现反复书写同一个词语会产生陌生即视感。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心理与神经认知

翰池看科技 2024-12-10 21:14:35

科学研究发现反复书写同一个词语会产生陌生即视感。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心理与神经认知实验室的科学家克里斯·穆兰做过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反复书写同一个单词,比如"the",结果出现了奇怪的事情,大约70%的参与者报告自己产生了陌生即视感,熟悉的单词开始失去意义,感觉很怪异。这种感觉通常发生在重复书写同一个词语33次左右时。而对"the"这样更常见的单词,陌生即视感会更快出现(27次后)。 陌生即视感是指对熟悉的事物、环境或经历感到陌生的现象,通常是短暂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与似曾相识感相反,后者是对一个新情况感到似曾经历过的感受。陌生即视感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认知过载或疲劳,比如,连续工作或学习后,我们可能突然觉得常用的单词或常见的环境陌生,这是由于大脑长时间集中于某一任务或受到多重刺激时,可能短暂“失灵”,导致熟悉的事物看起来像全新的。其次,大脑记忆系统的短暂失调也可能造成陌生即视感,例如,明明每天都路过的街道,某一刻却觉得像第一次见到,这种原因可能是脑部负责空间记忆的海马体或前额叶皮层出现轻微功能障碍。第三个成因可能是注意力过度集中导致信息处理方式的偏差,从沉浸式注意转变到自我注意时,可能让熟悉事物看起来陌生。 心理学家认为,陌生即视感是大脑在重新评估熟悉环境时的一种“重置”反应,这是一种适应机制,帮助我们重新分配注意力,避免过度专注带来的疲劳或认知崩溃。陌生既视感的触发,可能是大脑的一种“警报”,提醒我们切换任务、打破重复模式。 技术力量认为,陌生即视感实验比较有趣,它揭示出了存在于人大脑中的一个悖论:熟悉通过重复建立,但过度重复反而导致陌生感。这提醒我们,人的认知并非单纯由量的积累驱动,而更像一种动态平衡。当重复过多时,熟悉的意义似乎被大脑刷新了,这是认知疲劳的一种细微表现。熟悉与陌生之间的界限有时会模糊,从熟悉到陌生的转变并非发生在意义层面,而是感知的断裂。这种现象可能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机制,让我们意识到感知熟悉本身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建构,而不是单纯的事实。 信息来源:

0 阅读:31
翰池看科技

翰池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