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你一个积累福报的方法。 买两种豆子,一种黄豆,一种黑豆。黄豆子用来记录你做的好事,黑豆子用来记录你做的坏事。 准备两个小盒子。每天晚上临睡前,回想一下你这一天都做了哪些好事,有没有做坏事。每做一件好事,你就向记录善事的盒子里放一颗黄豆子。每做一件坏事,就向记录恶事的盒子里投一颗黑豆子。 如何区分好事和坏事呢? 好事是指有益于一切有情(这里特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的善行。坏事是指有损于一切有情的恶行。比如:骂人,也算一种恶行。 这样坚持三个月或者半年。比较一下两个盒子里豆子的数量,你的福报如何就能看出来了。 如果黑豆子数量比较多,那你就要注意改邪归正了。这是一种有效的自我监督。这种方法可以监督你自己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积累更多的福报,以至于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法很灵验,举一例为证。 著有《了凡四训》的明朝官员袁了凡就是运用好事计数法来改变自己命运的。 十七岁那年,袁了凡在街市上摆摊卖草药,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一天自称孔先生白发老者向他缓缓走来。孔先生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他端详一会儿袁了凡,说道:“你命中注定非医者,而是官员。明年,你将考中秀才。”袁了凡闻听此言,并没有当回事,认为老者不过是江湖术士,信口开河罢了。然而,当孔先生精准无误地说出他过去的种种经历,袁了凡和母亲都震惊不已。于是母亲权衡再三,决定让袁了凡放弃卖药,进入学堂,攻读圣贤之书。 第二年,袁了果然如孔先生所言,考中了秀才,且名次分毫不差。此后,孔先生又对袁了凡的未来进行了预言,包括他成为贡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未来的官职与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预言一一应验,袁了凡的心中逐渐升起一股无力感。他开始相信命由天定,认为一个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因此选择了“躺平”的生活,变得不求进取上进。直到遇见云谷禅师。 一次,他上山拜谒栖霞山的云谷禅师。禅师见他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忧郁之气,便邀请他静坐三天三夜,共同参悟佛法。在这三天里,袁黄向禅师倾诉了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困惑。禅师听后,微微一笑,道:“命由己造,福靠己修。世间万物,皆有其因果。你若能真心诚意地行善积德,必能改变命运。” 禅师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袁了凡心中的迷雾。他恍然大悟,原来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与行动。于是,袁了凡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积极行善,用实际行动来挑战命运的枷锁。他立下誓言,要行三千件善事,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那天起,袁了凡开始积极行善。他帮助邻里解决困难,资助贫困学子读书,甚至不远千里去救济灾民。每当完成一件善事,他都会用本子记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善行逐渐传遍了乡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而袁了凡的命运也因此悄然发生变化。在科举考试中,他原本被孔先生预言只能考取第三名,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才学,他竟意外地获得了第一名。这一结果不仅让他惊喜交加,更让他坚信了自己的选择——通过行善来改变命运是正确的。 袁了凡的成功并没有让他满足。于是,他又立下了新的誓言——行三千件善事以求得一个儿子。此前,孔先生算绝命中无子嗣。在那个时代,无子嗣被视为人生的一大遗憾。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袁了凡坚持不懈地行善后,第二年,他的妻子终于为他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这一喜讯让袁了凡激动不已,更加坚信通过行善可以改变命运。于是,他又立下了更加宏伟的誓言——完成一万件善事,以求在仕途上有所作为,造福一方百姓。 在宝坻县,袁黄积极改善民生,减轻百姓负担。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改良水稻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在他的努力下,宝坻县的百姓逐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同时,他还注重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兴办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袁了凡的政绩与善行深受百姓爱戴与尊敬。他们纷纷称赞他为“青天大老爷”,将他视为自己的救星与希望。而袁黄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通过行善来改变命运、造福百姓。 孔先生曾预言,袁了凡活不过53岁,并算定了他的死期。可是袁了凡通过行善积德,53岁那年,不仅没有死,活到七十当时,依然健在且精神矍铄。这不仅打破了孔先生的预言,更让袁了凡坚信通过行善可以改变命运、超越生死。 袁了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励志传奇。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与行动。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行善积德,就能够扭转乾坤、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袁了凡运用的好事记数法,是先立志做多少件好事,然后将做的好事记下来,一步步逼近自己的目标。黑豆黄豆计数法是好事计数法的一种更简易的操作方法,非常适合普通人。做了好事是自我激励,不小心做了坏事,要及时忏悔。 此法效果很灵验,可以去试试。
教给你一个积累福报的方法。 买两种豆子,一种黄豆,一种黑豆。黄豆子用来记录你做
瀚海好啊
2024-12-10 19:09: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