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之父为何是他? 南昌起义时,朱德位在贺龙与叶挺之下,且在3个军2万多人马中,贺叶分别挂帅两个主力军,而他任副职的那个军都不到500人。 还有,他并未参战,仅凭滇军出身,组织饭局牵制南昌滇军的两个主力团长。后来起义军南下时,他起初也是干着宣传后勤活儿。对此,朱德自己都说过:“八一起义,我的人马主要作一些协调保障工作,作用不大”。 不过,从广东大埔三河坝分兵开始,一切从此改变。当时起义军兵分两路:朱德率三千多人马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面对六倍之敌疯狂进攻,他们浴血奋战三昼夜,圆满完成任务。 下一步?当朱德率部南下准备与主力会合时,却得知后者折戟沉沙了。晴天霹雳呀,部队悲观情绪迅速蔓延,甚至有人主张干脆解散算了。 这时朱德毅然站了出来。他在广东饶平茂芝圩做了动员,打气鼓劲的同时,决策“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 但重塑革命信心哪有那么容易,部队一路上既要面对强敌围剿,又与上级失联,更得不到任何帮助,结果士气日益低落,军心也更加涣散,越来越多人开小差当了逃兵。 就这样,等部队到了江西安远天心圩,只剩八百人了,而团级以上也仅有副军长朱德,及陈毅与王尔琢两位团级干部,随时都有崩盘可能。 生死存亡关头,又是朱德挺身而出,通过著名的“赣南三整”,不仅绝境重生保留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还为以后井冈山会师锻造了一支骨干力量。 随后朱德又利用与国军16军军长范石生,昔日滇军时故交的关系,化名王锴,率部隐蔽在其部队里,厉兵秣马了一段时间。 离开后,他先发动湘南起义,继而带着万人部队上了井冈山,与毛委员千余人马会师,从此改写中国革命史的“朱毛红军”横空出世,并在捷报频传中,既成长为最强大的中央红军,又创建了中央苏区,为红军发展贡献巨大。 其间,功勋卓著的朱德,南昌起义三年后,便超越贺龙与叶挺等我军所有将帅,做了红军总司令,并从此永远的总司令了。 啥?具体战绩?据开国上将萧克们的回忆,他不仅为朱毛会师带去绝对主力,还是井冈山时主要战斗指挥者,及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主要指挥者之一,更是我军游击战十六字诀的首创者。红军之父?杠杠的!
红军之父为何是他? 南昌起义时,朱德位在贺龙与叶挺之下,且在3个军2万多人马中
白梦评过去
2024-12-08 19:44: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