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北征乌桓时期,质问张辽道:“我想让你指挥全军,将军可敢?”张辽毫不犹豫道:“有何不敢,但不知主公可愿意听从我的号令?” 公元207年,曹操挥师北伐,征讨乌桓。乌桓是曹操的心腹大患,若不除之,必为后患。是役也,张辽跟随曹操出征。 行军途中,曹军遭遇乌桓奇兵偷袭。敌军众多,士卒皆惧。千钧一发之际,张辽纵马冲出,大喝一声:"乌桓小丑,竟敢阻我大军,受死吧!"言罢抖擞精神,左冲右突,所向披靡。瞬息之间,斩获数十级,敌军溃不成军。曹操望见张辽英勇赳赳,甚是喜悦。 转过年来,正值雨季,道路泥泞难行。为求速战速决,曹操命张辽率一支轻骑兵先行,自己则率大军断后。张辽领命,日夜兼程,终于率先抵达白狼山下,扎下营寨,伺机击敌。不料,乌桓斥候先行发现了他们。乌桓闻之大喜,集结重兵,呼啸而来,欲乘虚而入。 曹军寡不敌众,惶恐万分。有人争相逃窜,更有人主张撤退,以待大军会合。曹操本欲归营,再做打算。谁知张辽上前一步,对曹操说:"主公,乌桓人马虽多,但无纪律,仓皇应战,正是我军出击的大好时机!" 曹操闻言,心中忐忑。他环顾四周,但见将士们一个个惶恐不安,士气跌至谷底。他暗忖,若在此时退缩,恐军心难稳,大势去矣。当下他决意激励将士,遂问张辽:"将军以为,谁可挂帅出击,调动军心?" 张辽挺身而出,躬身道:"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率三军迎敌!" 曹操又问:"将军可愿领命?倘若我军溃退,将军当何如?" 张辽慨然道:"主公若肯信我,我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操闻言大悦,顿觉张辽忠心耿耿,必能胜任。他当即宣布:"今日起,三军将士,一律令行禁止,张辽之命即孤之命,有违抗者,斩!"令毕,曹操亲自披挂上阵,与众将士一同聆听张辽号令。 张辽见曹操肯委以重任,顿时斗志昂扬。他纵马冲至阵前,一声令下,曹军蜂拥而上,直扑乌桓大营。乌桓虽众,却抵挡不住曹军的凌厉攻势,转眼间丢盔卸甲,四散奔逃。曹操见状,亲自督战,大军一齐涌入,乌桓军队土崩瓦解,溃不成军。 这场大捷,实乃张辽临危受命,奋勇当先之功。他以身作则,带头冲锋,激励了士气,扭转了战局。自此,张辽之名,如雷贯耳,成为曹营第一猛将。曹操对这位悍将刮目相看,赞他勇冠三军,是自己的臂助干将,遂赐张辽厚禄,提拔其为前将军,总督军马,委以守卫合肥的重任。 时光荏苒,转眼数载。建安十三年,张辽受命镇守合肥,曹操则率大军南征。吴主孙权闻讯,以为时机已到,遂集结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合肥。 张辽得知孙权来袭,并未惊慌。他沉着地分析敌我形势,见敌军人多势众,我方兵力不足,若正面交锋,必然寡不敌众。然而,避其锋芒,死守城池,并非良策。张辽灵机一动,决定以奇兵迎敌。 张辽集合部下,言道:"今吴军势大,我军势单。然敌虽众,不可畏惧。吾欲简选勇士,出其不意,攻其懈怠,必能挫其锐气。诸君以为如何?"众将闻言,皆大声应道:"愿随将军出击,杀敌报国!"张辽甚喜,当即挑选精兵八百,准备迎敌。 清晨时分,张辽率勇士们出城,在吴军营前列阵。只见吴军营帐绵延数里,旌旗招展,军威甚盛。然张辽岿然不动,喝道:"我军虽寡,敢与汝等一战!"言罢,纵马奔驰,直扑孙权大营。八百勇士紧随其后,如狼似虎,所向披靡。 吴军万万没想到,堂堂十万大军,竟被一支奇兵骑脸。一时间军心大乱,抵挡不住张辽的凌厉攻势。张辽左冲右突,马到功成。转眼间已杀至孙权帐前。孙权慌忙上马,狼狈逃窜。吴军溃不成军,仓皇而逃。 张辽乘胜追击,大破吴军。孙权见大势已去,只得弃甲曳兵,败走江东。从此,吴军对张辽之名,闻之色变,不敢再犯合肥。 这场以寡敌众的奇袭,再次彰显了张辽的勇猛睿智。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他临危不惧,当机立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奇制胜。堪称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细细品味,张辽之所以能两次力挽狂澜,尽得军心,除了他本身的勇猛善战外,更重要的是他忠勇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正如他在白狼山之战中,面对曹操"可愿领命"的发问时所言:"主公若肯信我,我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宁死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无数曹魏将士的楷模。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曹魏才得以强盛,所向披靡。张辽作为曹营名将,可谓是集忠勇仁智于一身,堪称曹魏军魂的化身。 纵观张辽的戎马生涯,他智勇双全,屡建奇功。无论是白狼山力主迎战,还是合肥城下奇兵突袭,他总能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他的忠勇之名,亦被后世传颂。曹操对他的赏识与器重,更是对其才能与品德的最好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