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北京还会有学区房的概念吗?北京市统计局上,有一个东西叫北京统计年鉴:

侠女论商业 2024-12-07 05:57:10

10年后,北京还会有学区房的概念吗?北京市统计局上,有一个东西叫北京统计年鉴: 里面有1978-2022北京市户籍人口数据,包括出生数据等。2016年,户籍出生20.5万,2017年18.6万。2022年,8.6万,还剩个零头。你问学区房?2007年,户籍出生9.9万,那时候有房地产,而且还是08前的小高潮,但是有大量学区房概念么?有机会翻翻那时候房子的卖点是啥? 北京市统计局还有一个区域统计年鉴,里面有各区户籍出生人口数据,可供参考。当然,你可以说,就算只生5万,也有学校好坏之分。实际上,现在集团校了,一旦生源数量下降,扛过去20万这波儿毕业,那么,那些弱势学校,作为集团校的一部分,校区可以关闭,或者改为某年级使用,实际上就没有了,但生均资源就增加了。比如,原来三个年级用一个校舍,现在一个年级用。 朝阳,通州,甚至包括昌平等地,还在大量建设新的符合标准的学校,并且推一贯制。这里说个一个冷知识,北京市半数的市重点,其实硬件不达标,东城区符合示范高中标准的只有汇文和55中两个学校,二中五中景山171皆不达标。无他,没地方。 随着人口的分散,资源的分散,学区均衡化是大势所趋。有了新建的北京中学,人朝和清朝的大量新建学校,东城区的房价明显被拉住了,甚至也在影响丰台区。这就是一点点变化的趋势,只是人口没落,还撑着而已。 优质生源?当人口量足够小以后,可供掐尖的生源总数也会降低,因为租房和跨区交通都不便,大家其实乐意的是家门口附近上学。这点,东城区作为北京教育的东北,已经走在了前面。东城崇文俩区加一起,总共5000人,一个区2500人,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为啥除了二中都不行了,因为这点人口根本提供不了那么多尖子生源。所以其余各校半斤八两,各学区之间房价,学校因素很小。其实,现在景山的生源(40%)已经接近过去的普通高中线,就算是还维持全市前列的二中(10%),这个名次比例过去别说市重,也是连区重点实验班都进不去的。只能说还能有清北真是奇迹了。 西城区还有8000出生人口(2021接近1万),差不过是过去的四成,现在南区也快躺平了。 石景山就剩2200了,这里面还计算了石景山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区(大概占十分之一左右),现在小学入学4000多,2200就快填不满所有学校了。9中,人大附石景山,景山远洋,京源加一起都有1000多了。这还没算刚建的北大附,区重点苹果园这种都没计算在内。还不算跨区招生的数字。 门头沟还剩1300,这里面包括了大量山区乡镇,除了本区的市重点大峪中学,北京八中在这里还有个京西校区,有手有脚就能进市重点将在这个最东北化的区会率先实现。 海淀坚挺一点,2022年生了1.4万,比2021年少了2000,下滑也是明显的。考虑到海淀区,五个市重点,加八一,十一,育英,理工大附,交大附等等,然后每个学校校区大,两位数班级,加上下面各种校区,以后有手有脚就能进n强也不是不可能了。 朝阳区,1.3万(上一年1.5万),看上去有点麻烦,但除了朝阳区在新建学校外,通州只有5800啊(上一年7000),大量可以住宿的通州校区,可以缓解朝阳。 照这个下降态势。one by one,一个接一个,都会东城化的。有手有脚进重点,然后大家大差不差进个市校念大学,再找个20万上下的工作(各级企事业单位北京生源岗)。就是考进去985/211,很可能也是差不多这个收入。大家都一样,还要学区房?

0 阅读:822
评论列表
  • 2024-12-11 03:09

    北京10年后小学生入学率应该还行的,因为是一线城市又是首都的优势,其它的省份就没那么乐观了,🈶️不少的大小学校🏫要倒毙关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