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时候,48岁的耿保国不管家里人的反对,为了买下一个3000多

马二历史趣闻 2024-12-05 12:03:41

1997 年的时候,48 岁的耿保国不管家里人的反对,为了买下一个 3000 多平方米的明清老宅,到处借钱,好不容易凑够了 100 万。可是,为了能住进这个老宅,他又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修缮,差不多把半辈子的时间都搭进去了。那么,现在耿保国和他的老宅到底怎么样了呢?   耿保国是山西平遥古城一位普通的推光漆器工匠,从小便对这一传统技艺充满热爱。在20世纪90年代,耿保国决定迈出一大步,他花费100万元买下了一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明清古宅。   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因为那时的100万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且这座古宅破败不堪,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麻烦的“烂摊子”。   耿保国的心中有一份执念,这份古宅对他来说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段文化、一门技艺、一个家族记忆的寄托。正是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耿保国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他的修缮之旅。   平遥古城因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耿保国的古宅位于这片著名的历史区域,是当时的冀家大院,原本属于日升昌票号的经理冀玉岗。   这座古宅见证了家族的兴衰,如今却因为年久失修而一片凋敝。作为一位漆器工匠,耿保国深感维护这段历史的责任,修缮这座古宅成为他下半生的使命。   耿保国对这座古宅的修缮工作历时24年,几乎倾注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和精力。当他第一次踏入这座破败的大院时,眼前的景象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墙壁上斑驳的痕迹宛如老人的皱纹,屋顶杂草丛生,木质结构已经腐朽不堪。   在耿保国的眼中,这座古宅不是即将消亡的废墟,而是一座等待重生的珍宝。于是,他着手开始了这场艰苦卓绝的修复之旅。   为了保持古宅的原汁原味,耿保国执意采用明清时期的建筑材料,他和家人们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石雕、砖雕和瓦片,甚至不惜高价收购古董建材。   在修复大门的门楼时,耿保国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亲手设计并亲自监工,确保门楼能完全体现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他的执着和专注让人印象深刻,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包含着他对古建筑的深深敬意。   在古宅的修缮过程中,耿保国不仅修复了建筑物本身,还在其中注入了现代的艺术元素。他在宅内设立了漆艺展馆,展示自己多年的推光漆艺术作品,将古老的建筑与传统的艺术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复原了历史,还赋予了古宅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展示平遥文化的窗口。   耿保国的修缮之路并不轻松。在这24年中,他倾尽了家中积蓄,累计投入500多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工匠家庭来说是巨大的财务负担,但他和家人们咬牙坚持了下来。   起初,耿保国的两个儿子对父亲的选择感到难以理解,认为他将全家的积蓄投入到一个“破烂”里是不可思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被父亲的执着与决心所感染,从质疑者变为支持者,并最终也参与到修缮工作中来。这段历程充满了磨砺与成长,是他们家族共同面对困难的见证。   如今,这座经过24年辛勤修复的古宅已经焕然一新,成为平遥古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耿保国将它命名为“浑漆斋大院”,并将其中的一部分改造成漆艺展示馆,用以弘扬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学者、游客以及影视剧组前来参观拍摄。这座大院不仅见证了耿保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成为推广平遥推光漆艺术的重要基地,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尽管面对商业化的诱惑,耿保国并没有选择将大院改造成盈利性的商业场所,而是将其保留为一座艺术传承基地。他认为文化传承的意义远远超越金钱,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耿保国已经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光漆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修复工作不仅让这座古宅得以重生,也让推光漆这一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出光彩。   耿保国用24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将自己的人生和心血全部倾注于这座古宅和推光漆艺术中。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段关于文化传承与工匠精神的感人篇章。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他用执着和坚持证明了传统并非陈旧,而是可以通过匠心与努力跨越时间,继续焕发光芒。如今,浑漆斋大院如同一座时光机,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匠心的温暖。

0 阅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