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 竹雕镶木竹林七贤图笔筒一件
尺寸:重428克,口径14.6厘米,底径14.4厘米,高17.2厘米。
品相:全品。
竹刻艺术原是文人素雅品位的产物,于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间,成为一专门的艺术品类,该笔筒呈筒式,下承三矮足,晚明是文人竹刻第一个高峰期。明代嘉定竹刻在民间雕刻工艺基础上吸收院体与浙派绘画(所谓“北宗”)的营养,风格写实,装饰色彩强烈。雕刻手法层出不穷。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嘉定竹刻的全盛时期,不仅为江南诸雕之冠冕,进而影响到宫廷审美趣味,推动了清宫雕刻工艺中文雅作风的形成。此件笔筒上下镶原配紫檀天地盖,器身刻有魏晋故事“竹林七贤”,借以表达文人优雅闲逸的生活。
口沿与底座镶红木,打洼作,用线考究。外壁去地深雕“竹林七贤图”典故。笔筒色泛褐,包浆厚重,历时久远。外壁以刻饰深浅相间的高士雅集图,松石山涧,环境清秀,诸高士悠闲自得。雕法精细,错落有致,场景丰富,颇有画意。竹刻是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尤以文房笔筒较为多见,
此笔筒呈直筒式,以高浮雕并间以阴刻法、镂雕法通景雕刻竹林七贤图。“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末晋初的七位文学家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他们在林中相会、饮酒赋诗,世称“竹林七贤”。刻工十分精湛,镂空的竹枝细若粗针;人物眉眼,须毫毕现,人物栩栩如生。整个画面情景交融,整体和局部均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此笔筒以刀带笔,在竹筒上刻出了一副画面生动,凹凸皴法俱现的人物画卷,体现了作者精妙的刀法。作者利用笔筒圆周铺排情节,步步设景,使得每一角度均为独立景色,而其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可见其构图之巧妙,极具匠心。笔筒包浆莹润,构图层次分明,刀法圆润,是一件刻工深峻且情态毕肖的竹雕逸品。
此乃清中晚期纯手工雕竹笔筒,雕工精美,竹林七贤故事纹竹雕深浮雕笔筒。采用的深浮雕技法。竹雕笔筒镶嵌的紫檀口底,竹雕笔筒采用这种镶嵌形式在明代、和清早期就有,拍卖行博物馆都有实例,这种镶嵌口底的竹雕笔筒在清中晚期和民国时期都很多见。这是件老笔筒、清代笔筒,是古人纯手工一刀一刀雕出来的,买家要会看工痕,这种东西有大量现代机雕电脑雕的仿品,请买家注意细辨,俺照那么多微距工痕照片,就是告诉您这件是老的清中晚期的。本件工艺精悍。雕工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