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似乎总有一种张爱玲式的情结,那就是成名需趁早。 按照国人的思维定式:22岁硕士毕业,你便是众人眼中的明日之星,因为你已领先同龄人数载;而到了25岁,硕士毕业则被视为理所当然,因为一切按部就班;但若是30岁才完成这一学业,周遭的疑问便纷至沓来;至于35岁,恐怕职场的大门已对你半掩。 不少人因种种原因,如高考复读、考研二战、工作初体验等,最终28岁才戴上硕士帽,自觉与同龄职场人相比已矮人一截。他们眼中,24、25岁的硕士毕业生似乎拥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然而,年龄真的会成为仕途的绊脚石吗?事实上,绝大多数公务员终其一生都是普通职员,从科员到各级主任科员、调研员,早几年入职并不意味着你就能脱颖而出成为领导。年龄稍长,也并不意味着在职场上就会处于劣势。 真正决定你职场高度的,是你的为人处世、情商高低,是你家庭与亲友的人脉资源,是你背后的经济实力。这些要素,远比那几年的年龄差距更为关键。 当然,也得实话实说,对于女性而言,28岁才考上公务员,确实在寻找另一半时会面临比24、25岁的应届女硕士更大的压力。女性在择偶市场上,年龄的增长往往伴随着焦虑的加剧,选择的空间也会逐渐缩小。
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似乎总有一种张爱玲式的情结,那就是成名需趁早。 按照国人的思
清久社会说事
2024-12-02 19:31: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