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湖南人的头条交往 --------- 二十年前,我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候机室买

靖易谈文化 2024-12-02 12:47:00

我与湖南人的头条交往 --------- 二十年前,我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候机室买了一本书。 有两个目的,一来在同事中显摆自己是个读书人,二来我曾经来过长沙。 这本书叫《湖南人,凭什么》。 --------- 记忆中应该翻过这本书,大致的印象是,从古至今,湖南英雄辈出;岳麓书院铸就了辉煌的湖湘文化;湖南人爱吃辣椒,脾气火爆,最有名当数彭德怀;湖南美女多,皮肤好,但不太好消化,有湘妹子或辣妹子之称;长沙的歌厅、茶座很多,长沙人舍得高消费等等。 再读此书,感觉作者周兴旺提出的观念有点狂妄,他说,如果北京是政治首都,上海是经济首都,那么,湖南就是中国的人才首都。 如果是这样,还要江(苏)浙(江)沪(上海)干什么? 但是,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近200年来,青史留名的湖南人灿若星辰。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湘人写就。纵观青史,方知此言不虚。湖南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的摇篮,当然,也是盛产土匪、强盗的地方。 翻开本书,就像一幅壮美的画卷那样,娓娓道来。 从1903年杨度《湖南少年歌》中“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到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村,于斯为盛”,再到毛泽东主席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太多太多,举不胜举,所以,我有点信了。 尽管如此,湖南,一个遥远的地方,既无亲朋,也无好友,更无工作上的瓜葛。慢慢地,这本书便被束之高阁。 如果不是头条,不是与头条上的湖南人隔屏交往,或许,这本书再无见天之日。重读此书,我想把书中分析的湖南人与我在头条上认识的5个湖南人进行一番对比。他们分别是司马@请叫我司马 、丫儿@丫儿忽必烈 、顺子妈@潇湘顺子妈 、禾小火@禾小火 和雕儿@雕儿1688 。 先说司马,这是我在头条上认识的第一个湖南人,具体的认识经过和最初的交往,在我置顶的那篇《我也来说司马》已说得明明白白。后来的交往发现,司马不仅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文章(特别是武侠文),而且甘为伯乐,向我们推荐了一大批写文高手,大有闭环形成圈子之势。同时,司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经常关注司马文章的人应该与我同感。 读了《湖南人,凭什么》,司马有四点是吻合的。 第一,湖南人具有霸蛮精神。记得司马有一篇写在村上打架的文章,明知打不过对方,但硬是用手把对方的脸划出了几道口子,还用砖头把对方砸伤,让他从此不敢小瞧于他。 周兴旺在书中讲到:全国各地打架是有区别的。东北人先吵后打,越吵越凶,凶到极处就“噼噼叭叭”打起来;山东人则先打后吵,三句话不对路就要抄家伙,把人抬进医院再认是非曲直;四川人则只吵不打,吵得青筋暴露,骂人的话伤筋伤骨,但握着的拳头就是不敢往人身上打;惟有湖南人是边打边吵,文攻武略,拳头不软,嘴里也不示弱,这就体现了湖南人的性格,有那种不要命的霸蛮的精神。 第二,湖南男人大都有大男子主义,不会烧饭。司马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自己不会烧饭,只担任洗碗的任务。今年暑假老婆女儿回老家之时,司马经常流连于街头小吃店,以一碗加辣椒的面条充饥。 第三,湖南人易走极端,他们的口头禅:老子不信邪。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更不愿意回头了。司马不止一次提到,在省公司工作期间与一位异性相克,造成了严重后果。以我对司马的了解,一个重亲重义,业务能力优秀的部门经理,为何出现这种状况,是否与性格有关?但愿我是瞎说,司马可以直接提出批评意见。 第四,湖南的婚姻模式是“多情湘女加才子”,司马在文章中以六页情书拿下夫人的故事,具有很大的真实性。 第二个讲丫儿。 我是通过司马的推荐去关注丫儿的,他告诉我,让我端个小板凳坐下来,好好学,慢慢学。当时我对司马的话唯命是从。 在阅读丫儿文章过程中,我了解到,丫儿生活在湘西十万大山,自小离家求学,后在电力部门上过班,离职到广州谋生,做过打板模特,吃尽人间辛苦,后终于谋得医院岗位。 丫儿的文章有一种满满的正能量,我想点赞,更想评论,但怕自己段位太低,怕丫儿看不上眼,所以一方面引经据典想引起丫儿注意,另一方面又惴惴不安地怕丫儿不予回复。想不到丫儿非常直气,有评必回,而且针对性强。 互相关注后,阅读评论来往多了起来,我与丫儿也以兄妹相称。我根据司马的提议,续写过一篇光棍与狗的故事,偏偏丫儿没有参与评论,我自己分析,与结尾把丫儿母亲的这个村一票否决,没有评上治安先进村有关,因为丫儿在很多文章中流露出对母亲的崇拜和自豪,我是唱了反调。 正当我懊恼甚至有点后悔的时候,丫儿却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她根据我的工作性质让我续写推理文章,这给了我很大的空间,也拉近了彼此的好感,我瞬间有了自卑感,丫儿格局真大!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丫儿是我们的团宠,我有点为她的婚姻大事着急。周兴旺说,湘妹子天生不怕辣,湘女自古多情,一个湘女=半个情人+关个情人,湘女开胃,但不好消化。 敢问丫儿,你占了几个? (到字数了)

0 阅读:0
靖易谈文化

靖易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