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官窑黄地粉彩五龙纹四方棒槌瓶一件
尺寸:高51厘米,上端16厘米见方,底宽12.7厘米见方,口径13.6厘米,重4245克,
品相:口沿有两条冲线(见图),一条长6.5厘米,另一条长4厘米,余完美全品。
侈口圆颈方腹,取“天圆地方”之意。中置筒囊,外呈方型,器型周正大气,至于个别局部微小处釉有起翘于胎骨现象,是原始烧制微小瑕疵,不是后天品相问题。釉表有老化惊釉线,这是釉彩肥厚造成的老化自然形成的,是时间岁月形成的老化现象,是老瓷的一个历史见证,内行都知惊釉线浮于釉面,不是冲线.
粉彩创烧于康熙中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的影响创烧而出,因在材料中加入了铅粉和“玻璃白”,使釉面具有明暗深浅、阴阳向背之分,达到中国画渲染的效果,自然生动,粉嫩柔和,并有凸起立体感。此瓶色彩艳丽柔和,有微微凸起之感,画法娴熟细腻,品相好,此件想必曾受到了历代藏家的珍视与喜爱。
此乃标准的康熙器型、老彩老瓷老胎,包老康熙中早期官窑粉彩瓷,康熙瓷和乾隆瓷不同,乾隆瓷更加严正规范对称纹饰,从元明往后越发展官瓷越严正规范,康熙的官窑粉彩有不同风格,此种画法画风风格少见,画工精细,一丝不苟,一笔一趋,笔笔交代清楚,画工认真,画面毫无含糊浑浊之笔墨和赋彩,画法古拙,不求轻巧、作者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畫,造成画面及有古韵,器型和画面古拙可爱。古人做事真是认真敬业,手工胚,非浆胎,非拉胚胎,手摸瓶口内台阶有三角泥片胚支撑,照片照不到。
这是标准的康熙粉彩,康熙中早期的粉彩就是这个样子的,康熙更早些的粉彩更显粗点,粉彩发展到雍正乾隆才更好,康熙粉彩虽是粉彩的早期,但味道十足,画面古拙,填彩精细,画面古色古香,也非常不错,康熙粉彩很少见,存世不多,此件粉彩属康熙官窑粉彩中的精品。
别看我一个瓶就立在这里不起眼,你找到第二件还真没有,再说如此立件方器,一方顶十圆,康熙方器粉彩十分罕见稀有。底款:大清康熙年制帆红楷书款。胎质细腻,很多人学古瓷认识不到这样一步,他认为康熙朝没有粉彩,他不认得,他认为不存在,康熙朝都有珐琅彩了,珐琅彩的发展是从粉彩、五彩、斗彩等彩瓷发展起来的,是,珐琅彩更名贵,但都小件,那么康熙粉彩就被忽略,甚至是历史空白,因为官方博物馆文博界存世的康熙粉彩非常稀少,造成很多人对康熙粉彩认知的有疑惑有误区,本品是件非常稀有的康熙粉彩精品,是件到代的康熙官窑粉彩。本件美轮美奂,包浆厚实,整器老熟,非常漂亮,画面满密,色彩艳丽,好东西了。
康熙早期官窑有无款的、有双圈款的、有画押款的、有草率款楷的,款是越晚越规范。我认为这件是到代康熙官窑粉彩,在康熙中晚期御窑作品,不是光绪仿的。就是康熙本朝御制。这件东西断代我想了十多年,我认为是康熙本朝官窑粉彩瓷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