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张学良下令全力抵抗,东北还会丢吗? 咱们先看一组数据,看看当时中日兵力之比较。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军有陆海空兵种,人数达30万之多。加上军警民团有44万之众。当时东北军在关内的兵力约为11.5万人,在关外的兵力近19万人。武器方面,在其父亲统治时,就一直向列强购买先进的枪械和大炮,东北还拥有东方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这个兵工厂还可以生产飞机和大炮,东北军装备了400多架各式飞机,拥有五个航空大队。海军更是有近三十艘舰艇,实力丝毫不弱于老蒋的中央军。 而反观九一八”事变时驻守东北的日本军人只有一万多人,加上在乡军人、日本武装警察一道实际上在3万人左右。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由于进军太快首尾不能衔接,因兵力严重不足,一再电催增加兵力。为此,日本军部才从朝鲜、上海和日本先后抽调兵力近10万人。这就说明日军部还没有做好全面武力入侵东北的兵力布置。 如果东北军全力抵抗,从双方兵力上看还是有胜算的,如果日军增兵,张学良一边继续抵抗一边到关内发起抗日求援;或者抵抗至少会拖住日本人,给日军造成打击消耗,打出中国人顽强抵抗态度,让日本心存忌惮,结果也是未定的。 正是因为张学良的的不抵抗政策,让只有700名左右的日军一个大队追着8000名东北军节节后退,沈阳落入日本之手。接着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只有基层军官和地方力量的零星抵抗,日军犹如踏入无人之境,整个东北尽失。九一八事件,使我民族精神收到重大打击,大片国土流失,人民遭受困难,日本在东北攫取了大量物资和巨额财富,侵华之心更加膨胀,为日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埋下了隐患。 张学良晚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自己不抵抗的失利归结于自己对日军动态的判断失误。蒋没有给我下过不抵抗命令,这是我自己的主意,我不抵抗就是表示我抵抗。日本人希望我抵抗,我就是不抵抗。记者又问:不抵抗是不是使东北失得更快,张学良答到:这个事两方面,一方面是我的错,即使抵抗也是一样的快。我们的力量跟他的力量没法比。从张学良的话里话外可以看出不抵抗就是为了保存自我实力。 有人评价张学良徒有求志之心志,没有制世之才能。没有未雨绸缪之心,也无紧张局势之断。张学良晚年曾自责说道,我真是虚度了90岁,我对国家社会人民毫无建树,我是一个罪人,罪人的罪魁。实事求是从张学良一生看是有功有过的,在东北易帜、收回中东铁路和西安事变上还是获得了赞誉。 历史没有假如,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要牢记前车之鉴,要警惕任何可能威胁和平与稳定的因素,认识到国家发展和团结统一的重要性。
打不赢,打仗不是看纸面实力。
马占山处于劣势,还硬刚日军,可见战争初期,东北军必胜
人的素质,是决定性因素,满洲打江山建国,不到6万兵,加上几个叛将也就10万多点。张学良并不傻,靠他的力量能打嬴日本断然不会退到关内
东方最大的兵工厂?比日本的还大?
小张对东北军控制力还是差,拿捏不住几个大佬,而且军阀心态,想保存自己的几个嫡系旅,中东路事件又被打怕了,政治眼光又不行,多重因素造成的。
指望关内老蒋,纯粹做梦。
图一是本子的96式轻机枪吧!
蒋介石不让抵抗的,琉球群岛美国要送给中国蒋介石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