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初的一天,28岁的张连芳,被组织派往西北执行项绝密任务,在出发之前,组织要求她拍一张照片,一张特殊的、注定会被珍藏的照片,一张遗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4年,中国西北,罗布泊,荒凉的戈壁滩上,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着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那一刻,举国欢腾,世界震惊,在这胜利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连芳,从小就对蓝天充满了向往,湛蓝的天空,飞翔的雄鹰,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了梦想的种子。 成长过程中,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更让她萌生了“一定要让国家富强起来,不再受别人欺负”的信念。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张连芳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飞行员选拔,在那个年代,成为一名飞行员,意味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 严苛的体能训练,高强度的理论学习,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张连芳却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对飞行的热爱,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江苏徐州空军航空预备学校。 在航校学习的岁月里,张连芳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刻苦训练,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明白,自己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只有练就过硬的飞行本领,才能在未来保卫祖国的蓝天。 1959年,张连芳从航校毕业,正式成为空军13师的一名女飞行员,也是我国的第二代飞行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航空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 1964年,新年伊始,张连芳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组织上只是告诉她,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秘密任务,需要绝对保密,并且风险很高,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面对这样的任务,张连芳没有丝毫犹豫,她坚定地回答:“我愿意去!” 对她来说,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更是义不容辞。 就这样,张连芳告别了丈夫,登上了开往大西北的列车,踏上了前往马兰基地的征程。 马兰基地,位于中国西北部荒凉的戈壁滩上,这里气候恶劣,风沙肆虐,是进行核试验的绝佳场所,也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重要基地。 初到马兰基地,张连芳就被这里恶劣的环境所震撼,漫天的黄沙,刺骨的寒风,简陋的营房,都让她难以适应。 在这里,她是唯一的女性,为了工作方便,她只能和男同志们住在一起,中间用床单隔开。 生活上的不便,张连芳可以克服,但工作上的挑战,却让她倍感压力。 在这里,她要驾驶着战斗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飞行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原子弹爆炸实验做准备。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刻,张连芳驾驶着战斗机,义无反顾地冲向了那朵巨大的蘑菇云。 飞机在蘑菇云的边缘穿梭,收集着宝贵的空气样本,而张连芳也因此受到了大量的核辐射。 任务完成后,张连芳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反应,她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脱落,身体也变得虚弱不堪。 更让她心痛的是,由于核辐射的影响,她两次怀孕都以流产告终,面对这一切,张连芳没有后悔,她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 1965年,中国进行了第二次原子弹爆炸实验,张连芳再次主动请缨,驾驶着战机冲向了蘑菇云。 这一次,她又一次圆满完成了任务,但身体也受到了更大的伤害。 幸运的是,在组织的关怀下,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调养,张连芳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并在1968年和1971年,先后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科研人员隐姓埋名,扎根戈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研制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让中国人民从此挺直了脊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中,有很多像张连芳一样的女性,她们放弃了优渥的生活,告别了家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祖国的核事业中,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强大核力量的国家,中国人民也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参考资料:中国军网:原子弹爆炸后驾机冲向蘑菇云!执行任务前,她曾拍下“遗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