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视剧在讲到苏联政府撤回苏联专家时,都用到了“毛泽东(毛主席)淋雨表达愤怒”

李满谈过去 2024-11-21 22:41:43

很多影视剧在讲到苏联政府撤回苏联专家时,都用到了“毛泽东(毛主席)淋雨表达愤怒”的镜头,这其实并不符合史实。 真实情况是:苏联撤回专家时,毛泽东实际早已预料到了一切,且提前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早在苏联撤回专家前几年,善于“见微知著”的毛泽东就已经料到中苏关系会恶化,所以,他对苏联撤回专家的举措,实际是早有准备。既是早有准备,又何来如此大的愤怒呢? 早在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发表“秘密报告”时,毛泽东就察觉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会发生巨变。因为,在这一“秘密报告”中,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展开了全面批评,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毛泽东在当年的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提出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他还说:“还有那个原子弹,听说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什么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的。” 此时,距离“秘密报告“被发布仅仅过去了一两个月时间。而此时,苏联专家尚在国内。 再几个月后的11月,中央决定成立专门负责研制原子弹的第三机械工业部,任命宋任穷为部长。这是一个巨大的担子,宋任穷接下任务后,迅速开始抓三件事:队伍组建、地质找矿和科研基地建设。 从毛泽东的这一系列动作来看,他不仅预料到了中苏关系会恶化,而且做出了相应对策,此时的对策是:一面趁着苏联跟中国没有彻底撕破脸,趁着专家尚在国内,拼命在他们的帮助下学习研制原子弹技术;一面做好全靠自己研制原子弹的准备。 1959面,苏联政府开始行动,他们先是撕毁了中苏两国于1957年10月15日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撤回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注意,这里还没有撤回专家。 毛泽东等敏锐地觉察到:苏联撤回专家,将是迟早的事。如何应对?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技术极其落后,最好的办法和前面类似:趁着专家未撤回,抢救性和专家学习技术啊。不得已的办法,就是完全靠自己。 宋任穷飞快利用这一短暂的时间差,做了两个紧急行动: “第一,抢建浓缩铀厂主工艺厂房,将所有设备的安装的条件全部满足之后,逼迫苏方履行合约,交付设备。 第二,组织科技人员,与苏联专家进行对口学习,千方百计地将技术学习到自己的手中,将资料弄到手。” 事实证明,这两个紧急行动,当真是极其英明。而这些行动的大面上的决策者,当然仍旧是毛泽东。 这两个行动,第一个较容易,我们仅仅用了十几天就完成了,苏联不得不被迫交付了设备。难的是第二个行动:怎么从苏联专家那里,把技术学到手。 苏联专家都是活人,他们早已经提前得到了通知,当然不会心甘情愿教技术。为了防止中国人从他们这里学到研制原子弹的相关技术,专家们直接成了“哑巴”:只要是问关键问题,他们就开始清嗓子,然后沉默。 这可怎么办?只能启动第二个办法:完全靠自己,宋任穷随即抓紧布置中国自己的研究工作。随后,我国核武器研究所就组织起邓稼先、朱光亚等一众科学家,带着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己动手,从头开始展开研制原子弹的工作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都明白了:在苏联政府撤回专家前,我们就已经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实际上,苏联专家走前,中国的第二套方案,也就是完全依靠自己的那套方案(自力更生)就已经启动了。 未雨绸缪地进行大部署,当真需要极大的自信,也需要极大的魄力,需要极大的智慧。 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会议后,苏联撤回了所有在华的专家。他们走时,一些很不友好的苏联专家还嘲讽中国说:“这是对你们的毁灭性打击,你们只能去守着那一堆破铜烂铁,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中国,其独立自主的核武器研制已经上路了。也因为我们早早就预料到一切,并已上路,所以苏联专家走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混乱与停滞,而是成功过渡到了完全由我国自主研究、彻底自力更生的轨道上来。 苏联专家撤走后仅仅4年,中国就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再3年后,中国第一颗氢弹也在罗布泊成功爆炸。 综上,苏联专家撤走时,毛泽东的真实反应是:他并不为此感到意外,更未因此而愤怒,但这件事更大地激发了毛泽东的斗志。也因此,他后来才在评价苏联专家撤走时这样说道:“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 后来,毛泽东还将赫鲁晓夫称之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大功臣”。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过去,我们将发现,毛泽东对于苏联撤回专家后的评价,当真是高瞻远瞩啊,他那时,就已经看懂了一个规律:对于任何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走向强大的唯一途径,靠自己是唯一不变的生存法则。 这样的强者逻辑,终将成为最强者的中国:将始终保有!

9 阅读: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