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治疗(上)》
接《高尿酸血症与肾脏疾病》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在今天已经很常见了。但是,如何治疗它们仍存在许多误区。
一、痛风发作时,该如何处理?
尽管痛风发作后是可以自发缓解的。但是,正确的治疗是可以缩短疼痛的病程,降低疼痛的程度,降低痛风发作频率,乃至预防痛风再发。
目前,常规抗炎治疗的几大类药物都利于控制痛风发作时的疼痛:
①全身用,或者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②非甾体消炎药;
③秋水仙碱;
④抑制 IL-1β 的生物制剂。
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经济性,副反应等。我们通常把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作为一线首选。
抑制 IL-1β 也是值得考虑的,但是价格相对昂贵,或者不够方便,因此会做二线考虑。
在治疗时,应该要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1、尽早使用
最好是在症状发作后的几个小时内开始。治疗越早开始,则症状缓解越快和越彻底,尤其是当初始治疗时就应足剂量使用抗炎方案。
延迟治疗往往导致抗炎止痛效果不佳。
比如,在发作的几个小时内治疗,往往只需要治疗 2 到 3 天即可停止足剂量抗炎治疗;而发作 12 小时后才开始启动治疗,那足剂量抗炎的疗程是 5 到 7 天;如果 36 小时后才开始启动治疗,那往往需要 1 周以上的足剂量疗程。
2、预防性抗炎
通常来说,把血尿酸降低到足够低水平才能相对彻底的预防痛风再发。但是,降尿酸药物治疗的头几个月内,应该预防性地予以抗炎药物。此时通常会选择秋水仙碱,但需注意根据不同人群选择合理的剂量。
血尿酸在未达标时,血尿酸的快速下降会引发痛风发作。当血尿酸稳定的低于 360 umol/L(尤其 < 300 umol/L)才能较为彻底的预防痛风再发。
3、发作期间降尿酸吗?
由于血尿酸的波动会引发痛风发作,所以很多医生会在痛风发作时不降血尿酸治疗。
图1:痛风的急性发作
但是,这样做可能会带来问题。
比如,本就在降血尿酸药物治疗,因为痛风发作而停止降尿酸治疗药物;这就直接让血尿酸数值更高。反而引发痛风发作。
因此,发作期间的习惯是不调整降尿酸药物。即,如果没有用降尿酸药物,则先不用。如果已经在用,则不调整剂量。
但是,也有临床对照研究发现,在抗炎治疗时,同时启用降尿酸药物并没有让痛风发作时的疼痛得分、痛风发作的频率及急性期反应物水平有显著差异。
然而,医生们必须明白,临床研究时会严格的「低剂量,缓慢加量」的方式使用降尿酸药物。这样做可以让血尿酸数值平缓下降。而当血尿酸数值平缓下降时,则不容易诱发痛风。
因此,重点是血尿酸数值的平缓下降。
4、注意合并症
痛风病人往往并不只是有痛风。
他们往往还有糖尿病,慢性肾衰竭,高血压病,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等。面对复杂的合并症时,如何平衡治疗是非常考验医生水准的。
二、痛风发作时的药物选择
前面我们提到,当痛风发作时有 4 大类药物可供选择。现就讨论它们各自的利弊与注意事项。
1、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经典的药物。但是,经典的使用方法已经被淘汰。这是因为,多次高频的重复给药方式的副反应太大。现在通常是每天 3 次,每次 1 片。这一片的剂量通常是 0.5 mg 或者 0.6 mg.
秋水仙碱在预防抗炎时,则是每天 1 次,每次 1 片,或者进一步降低到隔天 1 次,甚至 3 天一次。
痛风发作的最初几小时内使用是最有效的。在痛风发作超 12 小时后,再用秋水仙碱的效果就不够理想。因此,当痛风发作超 12 小时后,通常不作为首选。
秋水仙碱的具体剂量要视乎病人的反应,肝肾功能来选择。同时还需小心合并用药的风险。
比如,肾移植病人在服用环孢素,那么用秋水仙碱的副反应风险就偏大。对于肾移植病人的痛风治疗,将单独讨论。限于篇幅,本篇不展开讨论。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口服,也可以在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口服糖皮质激素会增加血糖波动风险。而且,糖皮质激素减量相对要缓慢,否则会引起复发反弹。
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效果很好,也不太容易引发血糖波动。但是,该方法不太方便,需要医生严格的无菌操作。如果出现局部感染,容易引发争议和纠纷。虽然这个可能性很低。但,痛风本身就可能引发局部皮肤破溃感染。
糖皮质激素的优点是抗炎效果强大,起效迅速。
3、非甾体消炎止痛药
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的使用很为普遍。但是要小心胃肠出血,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或高血压。
一些病人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此时使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就很不合时宜。
4、IL-1 拮抗剂
已有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 IL-1 拮抗剂的疗效。不少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在 72 小时平均疼痛评分减少的幅度显著更大。
但是,药物的价格实在是让人望而却步。虽然其短期内使用的安全性比预计得更好。
基于现实,一般不会考虑作为首选。仅仅在前述的 3 个经典方案不理想时才考虑。
5、联合治疗
很多病人在初始抗炎治疗后,疼痛没有得到彻底控制,甚至有反复。一方面要小心血尿酸波动所致的病情反复,另一方面要考虑抗炎治疗强度不够。
因此,我们也会考虑不同药物的联合使用。
比如,糖皮质激素 + 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止痛药 + 秋水仙碱等。
尚无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临床经验提示,在单药治疗不理想时,联合治疗是合理选择。
尤其早期控制痛风发作后,本身就需要秋水仙碱来预防性抗炎治疗。因此,把秋水仙碱作为联合抗炎治疗的组成是顺理成章的。但还是要小心药物副反应。
所以,我们通常反对激素+非甾体消炎药的联合。因为其副反应偏大,尤其是胃肠出血/心脑血管病方面。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Uptodate 临床顾问
2,《Kelley and Firestein'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第 11 版)
3,《Rheumatology》(第 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