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邮传部尚书张百熙和侍郎唐绍仪因为琐事交恶,二人都上了折子弹劾对方,结果折子被留中不发。 如此这般,矛盾升级之后,两人赌气,都不想见到对方,于是双双请病假不到部里上班。朝中御史见这二人一味闹情绪,工作不负责任,随即上折子,参了他们一本。 遇到这种事情,宫里的惯例是下圣旨,将二人申斥一番了事。 谁曾想,这样的惯例却成了小鬼手中的权力。 晚清时节,皇上下旨申斥官员,都是由宫中小太监来宣读圣旨。一般情况下,皇上下旨申斥,圣旨中自然少不了责骂之语,宣读圣旨的小太监便以此作为生财的门路,如果被申斥的官员不给他们400两银子,他们在圣旨宣读完之后,就会破口大骂。被骂者明知这是小太监添油加醋,借题发挥,却无法反唇相讥,只能跪在地上,任由小太监辱骂。 能让皇上申斥的一般都是读书人,很多都有“士”的尊严,为了免被小鬼辱骂,他们往往会自认倒霉,乖乖地给宣旨小太监送上400两银子。 唐绍仪与张百熙闹矛盾,同被皇上申斥,两人的反应很不一样,结果竟然是生死有别。 唐绍仪颇为识时务,得知皇上下旨申斥,立马给宣旨小太监送去了400两银子,宣旨小太监拿了钱,在宣读圣旨时,非常客气,没有夹枪带棒。 张百熙也知道宫中这个潜规则,怎奈当时他的情绪很坏,不想让皇上申斥的同时还被小太监拿捏,所以他就没有掏这400两银子。 结果张百熙跪听圣旨之后,宣旨小太监跺着脚对他破口大骂:“混账王八蛋,滚下来!” 张百熙显然高估了自己扛辱的能力,突然被这小太监如此直接地辱骂,他气得面无人色,回家后越想越气,最后竟生了一场重病,一命呜呼了。 所谓小鬼难缠,小人之辱,冤死的张百熙可算领教了。 荒诞的是,宣旨小太监干这种事,还分“全骂”、“半骂”。 光绪、慈禧相继离世之后,编修刘廷琛违反朝廷规制,被下旨申斥。 这家伙有意思,既心疼那400两银子,又不想受那番粗口羞辱,于是就托人说情,最后掏了200两银子。 宣旨小太监收了钱,在申斥刘廷琛那天,骂道:“混账,下去!” 这句辱骂中少了一个“滚”字,就是传说中的“半骂”。 刘廷琛退下来后,对朋友感慨道:“士可杀不可辱,一朝有一朝的恶政啊!” 朋友问刘廷琛:“这个跟明代的廷仗比,又如何呢?” 刘廷琛无言以对。 这样的事,今日读来,既像寓言,又像镜子。 为了免辱,哪个不曾花过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