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几个外国人网络众筹113万元买下了一座小岛,他们在岛上建立自己的“国家”,成立政府,制定国歌、国旗,“过家家”越玩越大! 2019年冬,英国程序员汤姆·斯蒂芬森打开了他一手创建的“众筹小岛”网页。在短短三个月内,吸引了超过1000名支持者筹得了113万元,最终购得了位于太平洋一处无名岛屿。 和其他普通买岛梦想家不同,汤姆和他的朋友们并不满足于拥有一片土地,而是计划建立一个“新型国家”。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乌托邦。”在购岛庆祝会上,汤姆激动地说。几位核心成员甚至为这个新国家取了名字——“自由联合邦”,设计了简约风格的国旗和一首国歌,歌词充满理想主义。 登岛的第一天,成员们便面临了挑战。荒岛远没有宣传画中那般“世外桃源”,而是满目荒凉,缺乏淡水和电力。 汤姆却对此乐观:“这正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好机会!每块木头、每道篱笆,都是我们未来国家的基石。”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持同样的热情。一些众筹参与者从一开始便对实际的“国家建设”缺乏兴趣,只想买个乐子。一位来自德国的支持者戏称:“我捐钱是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是为了苦力。” 矛盾逐渐显现。愿意长期定居的核心成员开始抱怨那些“不务正业”的“荣誉公民”,后者则反击说:“这就是一场成人版的‘过家家’,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岛上的建设逐渐展开,搭建小屋、修筑淡水储存装置、开辟农田。这时,最初的理想主义面纱开始破裂。不同的成员对“自由联合邦”的未来存在分歧。 汤姆主张实施直接民主制,每位定居者都拥有平等的投票权;而来自法国的经济学家爱丽丝则提议由一组“专家委员会”制定规则,以提高效率。双方在岛上会议上发生激烈争吵。 “你这样做,和那些旧体制的国家有何不同?”汤姆拍案而起。 爱丽丝冷笑:“没有规则的自由就是混乱。理想不能建在沙滩上。” 矛盾在土地分配问题上达到高潮。一部分早期加入的成员要求获得更多的土地作为奖励,而后来者则认为国家土地应属于全体国民。这个新国家的首个宪法草案被激烈争议撕成了碎片。 不久后,岛上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狂风暴雨摧毁了刚刚建好的基础设施,岛上的临时淡水系统被冲垮,粮食储备也遭到破坏。许多成员开始萌生退意,甚至有部分人偷偷乘船离开。 “我们低估了现实的残酷。”在暴风雨后的残垣上,汤姆坐在地上喃喃自语。他曾经相信这座岛会成为全球焦点,而现在,剩下的不过是一片狼藉和一群疲惫不堪的人。 然而,也正是在这次危机中,少数坚定的成员展现出了他们的韧性。他们重新收集木材,搭建避难所,努力修复供水系统。 爱丽丝主动承担起组织分工的任务,而汤姆则用自己程序员的技能设计了一个资源分配软件,帮助提高效率。 “也许理想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还没准备好面对现实。”汤姆终于低头承认。 一年后,“自由联合邦”实验宣告结束。岛上的核心团队决定将岛屿出售,所得资金用于偿还众筹支持者的费用。 汤姆在一篇博客中写道:“我们的失败不是因为理想本身,而是我们过于低估了自然的力量、人性的复杂,以及国家构建的艰难。” 这次实验虽然失败,但也留下了不少值得思考的经验。一些参与者认为,这个乌托邦项目暴露了现代社会对理想与现实的误解;也有人感叹,这是“一次在文明与自然之间的迷茫探索”。 岛屿最终被一家生态保护机构买下,用于建立自然保护区。而那面“自由联合邦”的国旗,至今依然被存放在某位成员的卧室里,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这场“过家家”实验吸引了全球的关注,不少人将其视为现代乌托邦的失败案例。 它的核心意义在于:再美好的理想,也必须扎根于现实。无论是面对自然还是人性,真正的自由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放任,而需要规则、合作与妥协。 汤姆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如果有人问我是否会后悔,我的答案是不会。因为在那片岛屿上,我们至少尝试过去触碰理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未试过。” 正如自由联合邦的国歌所写:“我们追寻,不为成功,只为点燃心中那团火。”
只能中国人才行
人心只可教化,无法单纯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