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于谦被斩首街头。首辅徐有贞冷冷地说:“他早该死了。”明英宗朱祁镇附和

文山聊武器 2024-11-23 19:45:46

1457年,于谦被斩首街头。首辅徐有贞冷冷地说:“他早该死了。”明英宗朱祁镇附和着:“确实该杀。”朱祁镇随后回到后宫,孙太后恼怒斥责道:“你怎么能杀于谦?谁都可以动他,只有你没有资格!” 公元1449年,明朝遭遇了一场严峻的军事挑战,其起因是北方的瓦剌部落发动了大规模的边境侵袭。瓦剌部落此次侵袭的背后,是其首领也先的精心策划与强大军力的支持。 也先领导下的瓦剌军队兵强马壮,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战斗力极强,他们采用了高度的机动战术和突袭策略,给明朝边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时,明朝的皇帝朱祁镇受到宦官王振的误导,决定亲自率领京营的五十万精锐部队前往抗击瓦剌。王振的决策被认为轻率且缺乏前瞻性,尤其是在没有充分准备和评估敌军实力的情况下仓促出征。 明军出征初期,由于缺乏足够的后勤支持和精确的情报,加之王振指挥上的无能,使得本应精锐的大军士气低落,组织松散。 瓦剌军队利用明军的这些弱点,在土木堡发动了关键一击。明军在土木堡的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不幸被俘,这场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惨败,更是对明朝政权的重大打击。 京城在朱祁镇被俘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此时,兵部尚书于谦在孙太后的支持下,迅速采取行动稳定了朝局,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新的皇帝,临危授命,果断下令全国军马入京保卫京师。 在于谦的组织指挥下,明朝迅速调动了来自各地的军队,最终成功抵御了瓦剌军的进攻,保卫了都城的安全。 尽管京城得以保全,朱祁镇的命运仍旧颇受关注。在朱祁钰登基后不久,朝中大臣,特别是于谦,认为必须迎回朱祁镇以维护朝廷的稳定和威信。 朱祁钰在重压下不得不接受大臣们的建议,最终决定迎回朱祁镇。朱祁镇回到京师后,尽管名为太上皇,实则失去了政治上的实权,被软禁在南宫长达七年之久。 在朱祁钰的治理期间,于谦作为朝中的重要大臣,主导了内阁事务,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处理国家大事。于谦的政治立场坚定,对待国事从不含糊,这种作风使他在政治圈内既受敬仰也树敌众多。特别是面对外患,于谦的坚决与果断展现无遗。 在于谦的领导下,京师的保卫战赢得了胜利,成功抵御了瓦剌大军的侵扰。在这场关键的战役中,徐有贞曾因主张撤退到南京以避敌锋而遭到了于谦的严厉批评。于谦在朝会上公开反对徐有贞的提议,认为应当坚守京师,展示了其对国家安危的担当。 战后,徐有贞因其主张被证明是错误的而成为了朝中的笑柄,甚至被朱祁钰从国子监祭酒候选人名单中剔除,原因是其在危机时刻显示出的非常规思维。徐有贞对此耿耿于怀,将怨恨转向了于谦。 另一位军事将领石亨,在土木堡之败后虽然法律应当将其处死,却因于谦看重他的军事才能而得以从轻发落。后来石亨在保卫京师的战役中表现突出,被封为侯爵。 石亨企图通过推荐于谦的儿子来报答于谦的恩情,然而于谦坚决拒绝,认为石亨此举带有私心。于谦的这一拒绝,使得石亨感到被误解,双方关系自此恶化。 公元1457年,朱祁钰因病深居宫中,身体日渐虚弱。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这三位权臣看准时机,秘密策划一场政变,意图重新操纵朝政。正月十七日,这三人联手将朱祁镇从南宫救出,并顺利护送至皇宫,使其再次登上皇位。 朱祁镇复位后,徐有贞与石亨立即开始布局,为巩固朱祁镇的统治地位,他们提出消除潜在威胁的建议。他们向朱祁镇进言,指控于谦谋逆,建议将其处决。 朱祁镇内心颇感矛盾,他清楚于谦对国家的贡献,知道若轻易对其下手,可能会动摇朝廷的根基。然而,在徐有贞的连番劝说下,最终朱祁镇下达了处死于谦的命令。 于谦的死讯引起了广泛的震动与不满,消息很快传遍了内外朝廷,连孙太后也对此感到震惊,痛心疾首。这一决定使得朱祁镇的统治笼罩在了人心思变的阴影下。随后,朱祁镇意识到了石亨和徐有贞的毒计,对二人的恶行深感愤怒和悔恨。 政治的纷争未因此平息。石亨与徐有贞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不久,徐有贞因政治斗争的失败被流放至云南,从此销声匿迹。而石亨和曹吉祥也因种种罪名被投入狱中,最终含冤而死。朱祁镇通过这些后续处置,试图为于谦平反,也寻求为自己的内疚找到一些慰藉。 参考资料:李应全著. 《明朝的变局 夺门之变》 2023

0 阅读: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