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被软禁已有7年的张学良托人向蒋介石传话,索取一根钓鱼竿。戴笠不明就里

爱吃凉历史 2024-11-23 19:43:13

1943年,被软禁已有7年的张学良托人向蒋介石传话,索取一根钓鱼竿。戴笠不明就里,向蒋介石报告说:“张学良太小气,连一根钓鱼竿也舍不得花钱买。”蒋回答说:“你懂得什么,这是他暗示我,要他钓鱼必须释放他。” 当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时,张学良选择请求国联介入。 然而,国联的无力回应使得东北最终沦陷,张学良的非抵抗政策受到了批评。 张学良意识到必须有更强硬的措施来抵抗日本的侵略。 1936年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扣押了蒋介石。 西安事变虽然在国共两党之间建立了暂时的合作关系,事变后,他被蒋介石软禁。 在被监禁期间,张学良完全失去了政治自由。 在这一时期,他多次提出释放请求,均遭蒋介石拒绝。 直到1990年,张学良才被正式释放。 1943年,他向蒋介石透过戴笠的传话表达了想要一根钓鱼竿的愿望。 蒋介石对张学良的请求作出了回应,他派人送去了一根可调节长度的进口钓竿。 然而,张学良在接到钓竿的当天,激动地将其折断,他认为这是蒋介石要求他屈服的象征。 张学良曾送出一块瑞士进口的金怀表给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对这份礼物不为所动,反而回赠了一本旧日历,表明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不再有翻页的可能。 张学良的孩子并没有受到太多约束。 张学良的长女张闾瑛在1916年出生,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决定将她送至英国。 在英国,张闾瑛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 张闾瑛成年后她拒绝了多个高官子弟的求婚,选择与东北大学的才子陶鹏飞结合。 1961年,她借参加台湾研讨会之机,终于得以重逢多年未见的父亲张学良。 此后,她每年都会前往台湾,尽女儿的孝心。 张闾珣是张学良与于凤至的长子。 他继承了父母的外貌优势。 张作霖对他宠爱有加,并视其为未来的继承人。 张作霖经常与他互动。 然而,1933年,16岁的他随父亲张学良一起出国考察。 在英国期间,他目睹了德国空袭的恐怖场景。 尽管后来张闾珣转至美国继续留学,他的精神状况却恶化。 即使在1942年转到台湾,由宋美龄介入协助,他的病情仍旧无法得到缓解。 最终,张闾珣在1986年因复合性疾病在台湾逝世,终年69岁。 张学良的次子,张闾玗在各种运动中表现出众,尤其擅长网球,1929年在华北运动会上与父亲共同亮相。 不幸的是,张闾玗后来染上了烟瘾。 到了他父亲被软禁时,他沉溺于烟草中,终至1981年因肺气肿去世,时年63岁。 张闾琪是张学良的第三个儿子,张闾琪的教育由名师邹鹤雕主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及书法。 他对绘画和地图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然而,1929年,他不幸患上肺结核。 尽管父母全力寻求治疗,张闾琪还是在1931年病逝,年仅12岁。 在1927年,张学良与年仅十六岁的赵一荻相遇。 两人一见钟情。 她比张学良年轻十一岁。 为了与张学良相守,赵四小姐不惜与家族断绝关系。 1930年11月28日,赵一荻为张学良生下了儿子张闾琳,恰逢张学良的另一个儿子因肺结核病重。 得知生子的消息后,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于凤至表示欣喜,并迅速准备婴儿用品亲自探望。 张学良被幽禁,于凤至与赵一荻开始交替照料张学良的日常生活,有时也会一同留在张身边。 考虑到儿子张闾琳的成长需要,于凤至建议赵一荻返回上海专心养育儿子,自己则留下来照顾张学良。 然而,于凤至身体衰弱,不得不前往美国治疗乳腺癌。 赵一荻决定将张闾琳托付给张学良的外籍朋友伊雅格照料。 张闾琳在美国的成长过程中由伊雅格夫妇照料,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改名为“克尔”。 张闾琳在美国接受教育,表现出色,先后就读于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获得全额奖学金,并成功考取博士学位。 他后来加入美国太空署,成为一名航天工程专家。 张学良与赵一荻多年无法得知儿子的消息,曾一度误以为他在旧金山的火灾中丧生。 直至1951年,通过宋美龄的安排,在台湾与伊雅格会面。 1956年,张闾琳首次前往台湾探望父母。 1994年,已是中年的张闾琳回到东北,代父给祖父张作霖扫墓。 参考文献:[1]范德伟,庄兴成.蒋介石的不抵抗和张学良的不抵抗[J].史学月刊,2003(9):55-5994

0 阅读: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