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劳动课走红中小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23 07:31:58

本报记者李祺瑶

《北京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清单编制与实施说明》近日发布,指导中小学“一校一策”制定劳动教育清单。设计一只电子昆虫,复刻一个古建门环,制作京味文创……校园里,一批时髦的劳动课走红,带动学生提升劳动技能,实现个性化成长。

“机器昆虫”一举两得

最近,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初二学生走进西城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学习电工、木工、金工等课程。课程融合科学、技术、人文等多个领域知识,通过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引导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

“我们要运用电子基础知识制作一个小机器人,让它模仿昆虫的爬行、跳跃、飞行等行为。”电工教室里,学生们化身小工匠,对照电路图,有模有样地摆弄着各种电子元件,为小机器人设计“外壳”、插上“翅膀”。“亲手操作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还更深入地了解了昆虫的行为特征,利用科技手段来模仿和再现自然界的奇妙现象。”一名男生说。

特色工坊资源共享

劳动课不仅引入科学知识,还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建设了东城区小学课程资源中心,设有21间特色劳动工坊,实现区域内劳动教育资源共享。

一间工坊里,十余名学生坐在长桌前,利用黏土复刻古建筑的门环,聚精会神地给作品上色。“这是椒图,龙的儿子,古人用它的形象打造门环。”学生张博轩说,他很享受复刻古建筑元素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我还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很有成就感。”

该校课程资源中心教师张霈葭介绍,学生们通过学习制作古建筑门环、斗拱等元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挖掘身边京味文化

市教委近日举办的一场劳动实践展上,各校亮出劳动教育成果。学生们的劳动作品透着浓浓的京味。

东四十四条小学的劳动社团展示了北京中轴线、老舍文学经典人物等不同主题的系列鼻烟壶。“在学习鼻烟壶制作技艺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希望用作品讲好北京故事。”学生袁京琳说。

东直门中学以“北京符号版画设计”为题,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该校劳动教师张家昆介绍,学生挖掘身边京味文化元素,设计雕刻拓印版,再将拓印图案上色,制成创意礼品包装纸、包装袋、月饼盒等,“我们将劳动教育融入‘素养实践性课堂’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