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年,林则徐因病告老还乡,从云南回福建,途径湖南,湖南的大大小小官员都非常敬佩他,都来拜见,然而林则徐却命人去往湘阴柳庄专门邀请一个人叙旧。而这个人听说林公来了,还专门邀请他,激动地连夜赶往。这人叫左宗棠。 1850年1月3日,湘江边的朱张渡口,晨雾尚未散尽,林则徐的船悄然停泊。他从云南启程返乡,一路途经湖南。 作为晚清名臣,他的到来让整个长沙城轰动不已。湖南的文武百官早已得到消息,纷纷赶来渡口拜见。这是一场庄重而热烈的欢迎,但在众人眼中,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似乎并不完全沉浸于眼前的场景。 林则徐在渡口稍作停留后,悄然命人携带一封请柬,快马加鞭赶往湘阴柳庄。请柬写得简短而真挚,仅寥寥数语:“闻君大才,久盼相见。长沙一晤,务请不辞。”这封信寄给了一位隐居乡间的士人,此人名叫左宗棠。 左宗棠,这位湖南湘阴的才子,虽未身居高位,却早有“天下奇才”之名。他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多年来隐居于柳庄,潜心研究经世之学,未能一展宏图。 当他收到林则徐的邀请时,既惊讶又欣喜,毫不犹豫地连夜赶赴长沙。他知道,这次会面或许是人生转折的契机。 天未亮,左宗棠抵达长沙。他脚步匆匆,风尘仆仆,连稍作休息都顾不上,径直登上了林则徐的船。 船舱内,林则徐正端坐案前,灯光映照着他略显疲惫却炯炯有神的面容。他一见左宗棠进来,便起身相迎,二人互相行礼,仿佛多年未见的故人。 船舱内的谈话开始了。林则徐率先开口,直言不讳地称赞左宗棠的学识和才干。他说:“我久闻湘中有大才,今得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左宗棠虽自信,但面对这位名满天下的前辈,仍不免感到些许拘谨。他连忙谦虚应答:“林公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林则徐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他从书案上拿出几卷手稿和一张地图,展开在左宗棠面前。 这些是他在西北任职期间亲手绘制的新疆地理图和关于边疆局势的记录。林则徐用手指点着地图,对左宗棠说道:“此图乃我亲历所绘,其中所载边疆形势复杂,需有人为国分忧。你虽隐居乡间,但才智过人,日后必有机会施展抱负。新疆,或许正是你的舞台。” 左宗棠屏息凝神,细细端详着地图和手稿。他听得入神,时而点头,时而插话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虽未曾涉足西北,却凭借广博的学识对边疆局势颇有见地。 二人谈话渐入佳境,从西北的山川地势谈到民族问题,又从新疆的战略地位谈到清政府的边疆政策。 他们的观点有时不谋而合,有时又各抒己见,整个船舱内充满了理性与激情的交锋。 这一夜,湘江边寒风凛冽,而船舱内却温暖如春。林则徐对左宗棠寄予厚望,他语重心长地说道:“我这一生,或许无法再为朝廷出力,但你不同,你年富力强,才智超群。 待时机成熟,当以天下为己任,为国家开疆拓土,为百姓谋福祉。” 左宗棠听得热血沸腾,连连点头,内心深处的壮志被彻底点燃。他郑重地回答道:“林公放心,学生必当牢记您的教诲,竭尽所能,不负期望。” 天色微亮,左宗棠起身告辞。他走出船舱时,湘江的晨雾已然散去,初升的朝阳映红了江面。站在船头,他回望林则徐,心中满是感激与钦佩。林则徐的目光温和而坚定,像是一位父亲目送即将远行的儿子。 这次会面对左宗棠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此更加坚定了为国效力的信念。多年后,他终于被朝廷重用,带兵西征,成功收复新疆,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这一切,都与1850年的那场“湘江夜话”息息相关。
其实,林则徐怎么会知道左宗棠这呆在乡野举人呢?林则徐是陶澍保举提拔的手下,左宗棠被陶澍赏识而交往成为儿女亲家,林则徐因为陶澍而知道了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