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一位初中文化的设计师设计了一座长74米,桥墩悬在半空的桥,花费26万,竟用了30年。然而,在2000年,一位外国桥梁专家在看到中国的淘金大桥后开口嘲笑,但是很快,他就为自己的无知狂妄而道歉。
1940年,吴琦瑛出生在湖南洞口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被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但生活条件却极为简陋。村民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日子虽然清贫,但淳朴和乐。
在这个山水环绕的小村庄里,吴琦瑛自幼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
村里的孩子们大多活泼好动,他们在田野间追逐嬉闹,掏鸟窝、玩泥巴、摸鱼捉虾,常常弄得浑身脏兮兮的。每当孩子们满脸笑容地奔跑时,总能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独自坐在一旁,他安静地看着不远处的桥梁或房屋,出神地发呆。
吴琦瑛的这种“安静”在村里显得格外特别,邻里街坊常笑他害羞、不爱和人玩。
当好奇的大人们试着问他在想些什么时,他总是认真地回答:“我在想,这些房子和桥是怎么造出来的。”这番话常让大人们愣住,他们从未见过一个小孩会对这样的事情感兴趣。
村里人虽然朴实,却对吴琦瑛的这些问题难以解答。
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建房搭桥不过是泥瓦匠用砖瓦、木料一点点搭建起来的,谁会去想更深层次的原理呢?
他喜欢用手摸摸老桥粗糙的石料,或者盯着村里老房子木梁上的刻痕琢磨许久,似乎想从中寻找出某种规律。
在村子附近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水湍急,一到雨季,河水暴涨,甚至会冲毁简易的小木桥。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每次过河都必须涉水而行,到了冬天,冰冷刺骨的河水更让人不堪忍受。
每当看到颤颤巍巍的老人拄着拐杖艰难蹚水而过,吴琦瑛的心里总是五味杂陈。
他忍不住想:“要是这里有一座大桥,老人们就不用蹚水了。”这个朴素的念头渐渐在他心中扎根,成为他最早的梦想。
村里的小伙伴们都说他是个“怪孩子”,但他并不在意。他会用泥土堆砌“桥墩”,用树枝和藤条做“桥梁”,在小溪边模拟大桥的样子。
有时,伙伴们看见了,也会加入进来,帮他搬石头、搭木板。尽管这些“作品”并不牢固,但吴琦瑛却乐此不疲。
他的双手总是沾满泥土,脸上却总挂着满足的笑容。
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桥梁梦成为吴琦瑛童年生活的全部色彩。
1988年,已经成为技术骨干的吴琦瑛接到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湖南洞口县的峡谷中建造一座桥梁。
吴琦瑛在实地考察后,发现要在这座峡谷上建桥困难重重。
原来,木鱼塘峡谷两岸的地质条件极为特殊,主要是风化的砂质页岩,根本无法提供建桥所需的坚固地基。
这些地形特征使得施工变得异常复杂。更令人头疼的是,峡谷的水位变化极大,枯水期和洪水期之间的水位差达到5米之多。
不论是选择修建悬索桥还是斜拉桥,都存在施工风险高、经济成本昂贵的问题,这让设计方案一时难以确定。
苦思冥想后,吴琦瑛突然想到了书中提到的自锚上承式悬带桥。
这一灵感让他眼前一亮。
随后,他开始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为确保设计的精准性,他反复进行现场测量,细致地进行数据计算,并绘制出详尽的设计图纸。
经过半年紧张而细致的施工,1989年1月,这座造价仅为26万元、全长74米、桥面宽4.5米的独特桥梁终于顺利建成,并被命名为“淘金桥”。
淘金大桥的建造过程不仅令人惊叹,更因其独特的设计和高效的施工周期而被广泛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桥梁从动工到通车仅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于1989年1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充分体现了吴琦瑛在桥梁设计与建设中的智慧与卓越才华。
建桥之后,吴琦瑛的名字逐渐为人熟知,他的努力和成就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991年,他被授予“全国自学成才者”荣誉称号,这是对他自学钻研精神和非凡贡献的极大肯定。
淘金大桥与传统的系杆拱桥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这种“倒立”的设计给桥梁工程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传统拱桥会产生水平推力,需要额外的受拉构件来平衡,而上承式悬带桥通过设计倒拱结构,将水平推力转化为水平压力,桥面本身即可作为压杆来平衡受力,从而减少了一组受力构件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材料的消耗。
上承式悬带桥采用自下而上的施工方法,悬带本身可以直接作为主柱排架和桥面梁板的施工平台,避免了搭设脚手架的繁琐工作,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又加快了建设进度。
这座桥梁建成后,迅速引起了国内外工程界的关注。在一次国际桥梁技术交流会上,一位印度桥梁专家参观了淘金大桥后深感震撼。他曾经因为不了解这种新颖的桥梁结构而提出质疑,甚至对吴琦瑛的设计持否定态度。
当他详细了解了淘金大桥从设计到建成的全过程,并亲眼见证了它的优越性能和独特美感后,不禁面露羞愧之色。
他主动向吴琦瑛道歉,连连承认自己的偏见,并表示淘金大桥为他们国家的桥梁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抛物线形状即可,无论是上抛物线还是下抛物线都是最佳结构
26万人民币的造价?怎么可能
认真吹,那个年代,26万
优点这么明显,第二、第三座大桥在哪里呢?
88年一套60平米房子2万5千元
原版本好像外国的拿反了图纸造好后成了当地风景桥。
老家平溪江上的桥。照片拍得失真,完全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很难想象这个桥是怎么建造的,而且总感觉这样设计在承重方面应该要比反过来差不少吧。
89年的26万,89年相当于现在的二三十亿吧
88年26万至少是现在的500万。
原理跟悬索桥一样,只是把悬索放到了下面。
既然下面的托带那么能扛,何不把托带再拉平点,直接做桥面?还不用承载现在这种形式的上面的桥墩和桥面。对托带所需要的强度低多了
可惜了,这么有个性的桥,要是留到现在,可以吸了多少人打卡,超级网红桥。
我们老家有好多桥就是人工石头搭得,不走重货车只走拖拉机也用了五六十年了至今还在用,承重2T。我不否认这个桥的设计独特和省工省料,但这不是你否认其它桥梁的理由。
感觉好不牢靠的样子,隔行如隔山呀!
这是什么原理
这桥,不能走货车。
只能走人
88年工人工资才几十块钱吧。。。。。。
无奈之举而已。
不管怎么说,这个桥构思确实很独特
神经病!反正底下是悬索,直接做悬索桥就完事了。你在上面堆砌水泥有什么意义,本来悬索桥还可以走小车,堆了水泥件只能走人了。关键这样还非常不稳定,危险的很。不接受反驳,你自己去看除了此一处拍脑门瞎搞的,任何地方找不出第二处。
不承重
88年人平工资50块,现在5000块,那就值现在2600万
很有想法,很有创意!
这个桥需要下悬梁承受最大拉力,不知用的什么材料?水泥肯定不行。
桥面已经变形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