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张家界的大庸古城不是个例,甚至可以说是普遍现象。为了搞旅游,各地建设上马的古城不计其数,但同质化非常严重,几乎是千城一面,就是一个复制粘贴,除了一排排的仿古建筑和一些仿古造型陈设外,再无其它内涵,走过了一座古城,基本上就走遍了全国的古城。
古城真正的竞争力,还是得靠城市的积淀,而且还得是历史名城。看看古城做的好的,无一例外都是历史名城,像西安、洛阳等这些地方,他们的历史游为什么能够做的那么好,不是他们有多努力,而是历史的老本太香,你就是关着大门,都有游客扒着门缝往里钻。
各地兴建的古城,基本上都是平地起楼,牵强附会一个历史名称,或者某一历史事件,甚或是一个历史名人。就像张家界的大庸古城,取的是张家界曾经的旧名“大庸”,但张家界的历史渊源并没有太多的优势,缺乏一招鲜的招牌。
看看那些历史旅游做的城市,都有知名度很高的世界级历史遗迹,在这些宝贵历史遗产的基础之上打造古城,顺理成章,能巧妙的找准切入点。像张家界,外地人能想到几个和“古”有联系的内容?
旅游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来打造,不能一窝蜂,张家界的强项在于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这是他们独一份的天然优势,而且认同感也强,人人皆知,但搞历史名城,他们缺乏那个底蕴,投入再多都是水漂。
搞古城旅游开发的,没几个能创收的,绝大多数都是亏本运营,成了城市甩不掉的“形象包袱”,可以预见,他们最终的结局还是荒草遍地,最终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