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斯大林高兴的跳了起来“太好了,这群黄皮猴子干的真不错。”丘吉尔激动到落泪,蒋介石高兴到一晚没睡。 1941年,日本联合舰队在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出其不意地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发起了猛烈袭击。这一偷袭行动成功重创了美国舰队。 在此之前,两国之间的摩擦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特别是在海权和中国问题上,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来,便成为了远东地区的一支强大力量。 甲午战争后,凭借英美的支持,尤其是日俄战争中的胜利,日本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中国东北。 一战后,日本凭借“英日同盟”与对德宣战,取得了德国在山东和南洋群岛的殖民地。 日本通过占领德国在太平洋的岛屿,切断了夏威夷与菲律宾之间的航道,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地位。 与此同时,在中国问题上,日本提出的“独占中国”理论与美国坚守的“门户开放”政策发生了激烈冲突。 美国于1921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上,《四国同盟》拆解了英日同盟,《九国公约》重新定义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并且通过《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让日本意识到与西方列强的军备竞赛是其无法承受之重。 日本并未就此退缩,“协调外交”政策,试图在不破坏与西方关系的基础上,维持其既得利益。 然而,日本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与中国乃至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发生冲突。 经济大萧条爆发使得日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 他们对华盛顿体系的限制深感不满,认为日本的权力已被压制。 随着政党内阁的无力应对,军方最终接管了日本的对外政策,选择了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全面对抗。 1940年,德国的崛起使美国的安全压力大增,随之增加了海军建设的规模。 日本军部预见未来在与美国的海战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最终,1941年,日本决定实施南进战略,寻求石油和橡胶。 7月,随着美国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两国的关系已经无法修复。 日本的石油储备已经所剩无几。 在资源匮乏的压力下,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了偷袭珍珠港的行动。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的愤怒情绪空前高涨。 美国政府很快决定对日本宣战。 此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消息后,激动不已。 他深知,加入战争的美国将为盟军带来强大的支持。 在战争初期,英国一直在苦苦支撑,英国迫切需要美国的援助。 与此同时,纳粹德国领导人希特勒原本计划在征服苏联之后,再集中精力对付美国。 然而,珍珠港事件的发生打乱了这一战略布局。 德国海军一直被希特勒指示不得攻击美国军队,因为希特勒深知美国的军事实力。 日本的冒险行为让希特勒愤怒不已。 德国在东线的战事已陷入僵局,尤其是在莫斯科外围。 在此时,日本反而为自己招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而苏联方面则因为珍珠港事件松了口气。 美国的参战意味着苏联在西线的压力有望得到缓解。 在中国,蒋介石也在得知美国参战后感到非常振奋。 长期以来,中国独立抗击日本,而美国的参战,意味着中国不再孤立无援。 美国此前虽然在战争中提供了援助,尤其是在英国和其他盟国方面,但并未直接参与冲突。 然而,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美军开始制定空袭东京的计划。 为了执行这一任务,美太平洋舰队通过多次打击日本的外围岛屿。 与此同时,日本察觉到美国的反击意图,他们在东海海域构建起了长达1000海里的“舰艇瞭望线”。 面对日军防线的严密,美军决定绕过这些防线进行空袭。 美国选择了B-25中型轰炸机作为主力。 这种飞机具有较高的飞行高度、较远的航程和较大的载弹量。 1942年4月2日,美国大黄蜂号航母从旧金山起航,装载16架B-25轰炸机,经过约半个月的航行,抵达距东京720海里的瞭望线外围。 大黄蜂号航母推进了约12海里,16架轰炸机依次滑出甲板,迅速起飞,飞向日本本土。 这次行动由杜立特中校指挥,轰炸机采用低空飞行,成功突破了日军的防线,飞抵东京、横滨、神户等城市。 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和燃烧弹引发了大规模火灾,许多油库、工厂和军事设施被摧毁。 参考文献:[1]张皓天.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