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一少年将自己在河里捡到的“皇后之玺”捐献给国家,得到20元奖励。

爱吃凉历史 2024-11-13 21:10:08

1968年,陕西一少年将自己在河里捡到的“皇后之玺”捐献给国家,得到20元奖励。没想到44年后,博物馆再次联系上他:你捐的是国宝,价值不可估量!特意邀请您来领奖! 1968年9月,陕西省咸阳市的韩家湾公社发生了一件震惊考古界的事件。一名年仅14岁的少年,孔忠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意外地发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物体。这一发现,无意间揭开了历史的一角。玉石的表面裸露在外,正巧被夕阳照射,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年轻的孔忠良以为那是某种小动物,直到他俯身近视时,才发现它的形状与普通的岩石不同。好奇心驱使他用手挖掘,将其从泥土中取出,刮去表面的泥沙,露出了光洁的表面,这才显露出它真正的面目。孔忠良才发现那是块玉石。由于那块玉石的上部有一个奇异的动物形象,而下方却印有几个不认识的字,孔忠良将这块物体带回家。 起初,孔忠良的家人并未对这块玉石产生太大兴趣。孔忠良的哥哥也和他一样,无法辨认出上面所刻的字形。就在大家打算将它作为普通物品收藏时,孔忠良的父亲,孔祥发,得知此事后,突然意识到这块玉石的非凡之处。孔祥发曾听说过当地的历史背景:韩家湾公社邻近汉代的帝陵,距离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合葬的长陵仅1000多米。这个信息让孔祥发产生了联想,难道这块玉石与历史遗物有关? 孔祥发决定将玉石交给专业人士鉴定。他带着玉石前往了陕西省博物馆。玉玺的上方雕刻了一只螭虎,眼睛圆而凸起,凶猛的表情栩栩如生张嘴露齿,呈现出一种凶猛的气势,而玉石下方篆刻的“皇后之玺”四字。字迹优美,尽显其尊贵身份。印面上还残留着一些朱砂痕迹。 经过详细鉴定,专家们确认这块玉石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它是一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高仅2厘米,边长约2.8厘米,重33克,采用的是新疆和田羊脂白玉。这样的材料和工艺,只有在帝王将相的高级权贵中才有可能见到。玺印上雕刻的螭虎形象,极具王权象征,而“皇后之玺”四字更是直接点明了其身份。这块玉玺不仅是西汉时期的遗物,更是汉代皇后身份的象征。螭虎的雕刻工艺精湛,显示出汉代玉器制作的高度水平。 在专家的眼中,玉玺的发现地点,正好位于汉高祖与吕后合葬的长陵附近,这一事实让不少专家认为,这枚玉玺可能属于吕后。历史上,汉代的皇后都会被赋予类似的印玺,作为其合法身份的象征。因此,玉玺很有可能是吕后所使用的。然而,另一些学者则对这个结论表示怀疑,认为这块玉玺未必就是吕后的。由于该玉玺的精美程度,部分专家提出,它可能属于汉代其他时期的皇后,甚至可能是在吕后之后的某位皇后遗留下来的。 根据考古研究,玉玺很可能是在祭祀过程中遗失,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水流侵蚀后,才最终被埋入地下。 关于这块玉玺的具体归属,至今依然没有定论。经过对玉玺的详细研究,专家们普遍认为,其制作的精细度和工艺要求不符合汉初的技术水平。玉玺的篆书、印面设计等,都显示出它可能出自文景至武帝时期,这一时代的技术水平更为成熟。因此,虽然无法确凿证明它属于吕后,但它无疑是西汉时期皇后专用的玉玺。 无论这枚玉玺最终的主人是谁,它的发现无疑为研究西汉时期的宫廷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尤其是在两汉时期,关于皇后和帝王直接使用的遗物是十分罕见的,而“皇后之玺”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至今,它仍是两汉时期发现的唯一一枚皇后玉玺,被视为国家级文物,现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0 阅读: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