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8岁的耿保国不顾妻子反对,借钱贷款凑了120万买下一座明清古宅。他

漫聊小知识 2024-11-12 14:01:56

1997年,48岁的耿保国不顾妻子反对,借钱贷款凑了120万买下一座明清古宅。他把后半生都投入到修缮这座老宅上,20多年过去了,人们很好奇他和这座宅子现在怎么样了。 "你疯了吗?花120万买这么一堆破砖烂瓦!"1997年的一个秋日,48岁的耿保国站在平遥古城一座破败不堪的明清古宅前,面对妻子的质问,他坚定地说:"这不是破砖烂瓦,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根。" 这座名为冀家大院的古宅,曾是"日升昌"票号掌柜冀玉岗的祖业,有着400多年的悠久历史。然而,岁月的侵蚀让这座曾经辉煌的大院变得满目疮痍。70多个房间中,一半以上已经无法住人,屋顶塌陷,墙壁斑驳。 耿保国的决定在当时看来无疑是疯狂的。作为一名漆艺大师,他的收入虽然不菲,但120万元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积蓄。然而,在他眼中,这座古宅不仅仅是一处房产,更是一段需要被拯救的历史。 "我要让这座大院重现昔日的辉煌,"耿保国对妻子说,"不仅如此,我还要把我们家族的漆艺融入其中,让它焕发新的生机。" 就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修复工作开始了。耿保国和他的两个儿子亲自上阵,从最基础的土建和木质结构修复开始。他们搭建拱架、修补墙壁、更换腐朽的木梁。每一块砖、每一根木头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爸,这样做值得吗?"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大儿子看着父亲满手老茧,忍不住问道。 耿保国停下手中的工作,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说:"值不值得,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我们在做的,是在为这座城市,为我们的文化守护一段历史。" 修复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前10年专注于基础结构的修复,后10年则致力于内部装饰与布置。耿保国将自己精湛的漆艺技巧融入其中,为这座古宅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主院的"高山仰止"匾额就是耿保国的得意之作。他采用了烤木漆技法,表面覆盖真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不仅是一块匾额,更是一件艺术品,象征着耿家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传承。 然而,修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外界质疑,这些困难接踵而至。有人劝耿保国放弃,将大院改造成商业宾馆,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 "我不是为了赚钱,"耿保国对那些劝说者说,"我要将毕生所学融入这座大院,让它成为我们家族、我们文化的永恒纪念。" 20多年过去了,耿保国和他的家人总共投入了四、五百万元。如今,这座古宅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一座私人博物馆,展示着耿家三代人的漆艺作品和其他传统艺术珍品。 然而,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大院未能纳入平遥古城的一卡通票务系统。有关部门认为,将其作为正式景点开放不利于统一管理。 面对这些困难,耿保国并未气馁。他和家人主要靠销售自制漆器工艺品维持生计,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大院,让更多人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我们不需要官方的认可来证明这座大院的价值,"耿保国对前来参观的游客说,"它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是在与历史对话。" 如今,这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古宅估价已经上亿元。然而,对耿保国来说,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耿家三代人艺术追求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象征。 耿保国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古宅修复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和坚守信念的励志故事。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他用20多年的坚持,为我们保留了一段宝贵的历史,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了一座丰碑。 当我们站在这座重获新生的古宅前,不禁会想:在这个崇尚速度与效率的时代,是否还有人愿意像耿保国一样,为了守护一段历史,付出毕生的心血?而这,或许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2018年07月08日 耿保国:120万买来的平遥第一大院隐士般地活着

0 阅读:11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