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韩复榘叫来手下五个师长,讨论是否和日本人合作,孙桐萱带头说:“韩主席如果亲日,恐怕弟兄们就不会再跟着你了。” 韩复榘,西北军出身,中原大战后投蒋,成为山东省主席。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弃守山东,最终被枪决。这段历史,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在这个危难时刻,他在想些什么呢? 时间回溯到1935年,彼时,日本人的野心昭然若揭。他们看上了胶济铁路附近的一处轻金属矿,想让韩复榘乖乖听话。先礼后兵,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先是日本驻济南领事西田拿出合同,想让韩复榘签字,结果吃了闭门羹。接着,武官花谷出现了,他打算用两个日本歌妓来让韩复榘放松警惕。然而,韩复榘虽然去了妓馆,却在深夜被省府顾问韩多峰和副官们“救”了回来。 这出戏,看似韩复榘立场坚定,实则暗流涌动,个中滋味,耐人寻味。 花谷没有放弃,还是经常去韩复榘的办公室,两个人关起门来聊天,具体聊些什么,外面的人一无所知。 只有韩复榘的亲信副官杨树森能进出给他端茶倒水。这个“秘密”,在省里早就是人人都知道的事了。一个“山东独立”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1935年11月,韩复榘突然召集手下五个师长来济南开会。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韩多峰的警觉。通过杨树森,韩多峰得知,日本人一直在怂恿韩复榘宣布“山东独立”,而韩复榘似乎也有些动摇。 事关重大,韩多峰不敢怠慢。他知道,如果韩复榘的五个师长也跟着加入,后果会非常严重。他必须阻止这一切发生。 韩多峰抢在韩复榘开会之前,将五个师长请到了饮虎池。酒桌上,韩多峰开门见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利害关系都摆在了桌面上。他搬出了“服从治命,不服从乱命”的老理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五个师长,虽然是韩复榘一手提拔的心腹,但并非都是“一根筋”。韩多峰的话让他们心里有了谱。 第二天,韩复榘在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独立”的想法。还没等他说完,师长孙桐萱就立刻表示反对:“主席,这事弟兄们不同意!”要是真这么干,恐怕没几个人会跟着你。” 孙桐萱在五个师长中资历最老,韩复榘也忌惮他三分。孙桐萱一表态,其他老师也都跟着表示反对。 “独立”的计划,就这样胎死腹中。“独立”计划泡汤后,日本人并没有死心。他们又抛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半独立”。 战事一爆发,韩复榘既不听从南京的指挥,也不主动打日本人,而是保持中立,保住自己的地盘和部队。 这个方案对韩复榘来说挺有吸引力的。他既不想当汉奸,又想保住自己的实力,这似乎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西田和花谷在领事馆办了个宴席,表面上是请山东省府的官员吃饭,实际上是为了更紧密地拉拢韩复榘。 宴席上,西田“画大饼”,说南京远水救不了近火,韩复榘可以放心大胆地“单干”。韩复榘依旧闪烁其词,拿“南京任命”、“部队番号”之类的理由搪塞。西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时,花谷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说道:“中日友好,纯粹是胡说八道!”要想亲善,只有一个字‘打’! 只有打才能亲善!”花谷的这番话,彻底撕下了日本人的伪装。在场的中国官员都感到无比愤慨。韩复榘的脸色也十分难看。 他终于意识到,日本人根本就没安好心,所谓的“半独立”,不过是缓兵之计,最终目的还是想吞并山东。 这场宴会,不欢而散。韩复榘彻底放弃了和日本人合作的想法。全面抗战开始后,韩复榘的部队变成了第三集团军。在日军进攻山东的时候,韩复榘的表现让人挺失望的。 除了在德州有过短暂的抵抗外,其余的地方几乎都是不战而退。日军轻松渡过黄河,拿下了济南和泰安等地。 韩复榘因为违抗命令、擅自撤退,最终被枪决了。他一手组建的第三集团军,在孙桐萱、谷良民、曹福林等将领的带领下,一直在抗战前线战斗。 韩复榘的故事,是一个军阀在乱世中的挣扎与抉择。他既想保存实力,又想避免成为汉奸,最终在复杂的局势中迷失了方向。 他的失败,既是因为个人野心太大,也是因为和时代潮流发生了冲突,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阀割据的情况。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韩复榘的“擦边球”最终以失败告终。而那些真正为了民族大义而战的将士们,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历史铭记。以下为凑字数部分,用一些和韩复榘相关的内容: 韩复榘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在当时的军阀中也颇具特色。他粗中有细,既有江湖豪气,也有政治手腕。他重视教育,在山东大力兴办学校,也积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不过,他的“土皇帝”作风和贪腐行为也让人诟病不少。韩复榘的覆灭,也与他自身的性格缺陷和政治误判有关。 他低估了日本人的野心,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试图在夹缝中求生存,最终却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在抗战的洪流中,像韩复榘这样的军阀,并非个例。 他们有的选择投敌,有的选择抗日,有的则摇摆不定,试图左右逢源。他们的经历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危难。韩复榘的生平经历,也能让我们有所感悟。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