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脚僧树底下钻进塑料袋里,在雨天里过夜,仅留呼吸用的孔洞。一群行脚僧在日行40里后,他们来到树底下,将塑料袋铺展在地上,于是这些普通的塑料袋便成为了他们简陋的床铺。
只要钻进里面,即使外面的大雨倾盆而下,他们也能在里面安然入睡,他们不留恋于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失去的挂碍,第二天他们将继续上路,每日行走40里左右。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倾盆大雨,他们都在自己的行脚中坚韧前行。
在天黑前,主持和尚会选择合适的地点,这些地点称为阿兰若处。阿兰若的意思就是远离村落,鼓声不闻的寂静处。阿兰若处通常距离村庄四里以上,或是在山谷林间或者在洞穴中,甚至在冢间,僧团在这些远离人群的阿兰若处,枯叶枯草而住,用最朴素的方式创造出临时的居住环境。
即使天空下着滂沱大雨,他们也不会寻找民房或者其他遮蔽所,而是就地在大自然中寻找一个避雨之处,如果有幸遇到桥洞,他们则会在桥洞里安顿,如果没有,树底下就成了他们临时的栖身之所。
塑料袋为他们遮风避雨,只需留着呼吸用的孔洞,在秋天发黄的树叶散发着热量,若装进塑料袋里,枕着睡将十分温暖。这是北方头陀僧的又一发现,虽然简单,却显示出他们在各种环境下创造性和适应能力。
对此大家怎样看待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