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27日,徐树铮来到北京面见老上司段祺瑞,段祺瑞提醒说:“你主张直皖奉联合,却又跑到北京来,实在是太危险,马上离去不要逗留。”三天后,徐树铮被冯玉祥所部枪杀于廊坊火车站,时年45岁。 冯玉祥之所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枪杀徐树铮,主要跟陆建章之死有很大的关系。陆建章是小站练兵的老人,后来官至北洋新军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 冯玉祥最早在淮军中当兵,后来转投武卫右军(1905年改编为北洋新军第六镇),受到协统陆建章的赏识,屡加提拔,还将内侄女嫁给了他。 因此,陆建章既是冯玉祥的伯乐、恩人,又是半个岳父,亲疏程度可见一斑。 1911年11月,冯玉祥在滦州举兵,响应武昌起义,但由于内奸张建功的出卖,起义最终失败,冯本人被羁押,准备处以极刑。 在陆建章的多方奔走下,冯玉祥最终被释放,重回军中任职。1914年,冯玉祥随陆建章入驻陕西,因“剿匪”有功被提拔为第十六混成旅旅长。 当时,北洋军共有12个师又16个混成旅,混成旅其实就是缩小版的师,冯玉祥能够掌握一个混成旅,实际上已经跻身北洋军高级将领的门槛,从这一点来看,陆建章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1918年6月14日,天津中州会馆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枪杀案,被枪杀之人正是冯玉祥的老上司时任总统府高级顾问的陆建章,始作俑者则是皖系段祺瑞的心腹爱将徐树铮。 当时,时任代总统的直系首领冯国璋与实际掌控北京政府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不和,两人就是否对南方用兵的问题争执不下,冯国璋的直系主和,段祺瑞的皖系则主战,双方都四处拉拢势力支持自己。 作为冯国璋心腹的陆建章是主和派的幕后活动者,私下四处奔走游说,企图联络江苏督军李纯、江西督军陈光远、湖北督军王占元等,约定共同反段。 徐树铮得知后,擅作主张将陆建章哄骗至天津中州会馆的花园僻静处,将其枪杀。 该事件在北洋系内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就连段祺瑞本人都震惊了,无奈地对身旁人说:“又铮荒唐,这次闯的祸太大了,朗斋(陆建章的字)千错万错,毕竟是北洋袍泽,他怎能如此乱开杀戒!” 北洋军阀要么是小站练兵的袍泽,要么是武备学堂的同学,既有袍泽之谊,又有同学之情,皖系、直系政见不合,闹归闹,嘴上吵吵而已,但当时还真没到要开打的地步。徐树铮却擅作主张,枪杀了直系大将陆建章。 直系将领愤怒异常,强烈要求严惩凶手,就连皖系将领也大为不满,认为徐树铮此举是坏了北洋系的规矩。 但是段祺瑞一味偏袒部下,徐树铮并未受到追究,直皖两系就此结下梁子。徐树铮平日自视甚高,好用武力,不太讲规矩,袁世凯在世时就曾如此评价道:“又铮其人,亦有小才,如循正轨,可期远到。但傲岸自是,开罪于人特多。芝泉如爱之,不应反以害之。” 不得不说,老袁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可谓是一语成谶。 1920年,直系联合奉系,击败皖系,皖系垮台,段祺瑞宣布下野,徐树铮被下令通缉,逃亡日本,之后又返回国内,在各方势力中游走,但是没有掀起波澜。 1924年9月15日,直奉第二次大战爆发,冯玉祥反戈一击,直系垮台,段祺瑞被邀请重新出山,就任临时执政,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并任命在法国巴黎的徐树铮为考察专使,访问欧美等十二个国家。 1925年12月10日,徐树铮率考察团回到上海。此时,直系的浙江督军孙传芳通电讨伐奉系,发起了浙奉战争,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攻占了奉系所属的江苏、安徽和上海,并自任“五省联军总司令”。 得知前线溃败,张作霖暴怒,电召在日本观摩军事的郭松龄立即回国,但郭松龄对张作霖早就心生不满,不久后便率7万奉军精锐在滦州起兵,通电讨伐张作霖,一路势如破竹。 张作霖内部起火,这让徐树铮大喜过望,认为此时是皖系重新崛起的绝佳机会。 徐树铮先是秘密拜访了握有重兵的孙传芳,允诺只要与奉军停火,联手对抗冯玉祥,就将从法国订购的一批先进枪械予以赠送。孙传芳几乎没有犹豫,便欣然应允。 完成了与孙传芳的密约,徐树铮马不停蹄地穿梭于直系、奉系将领之间,鼓吹“直皖奉”的联合大计。张作霖忙于应付郭松龄,自然乐意与孙传芳停火,但冯玉祥却坐不住了,徐树铮此举针对的目标是谁,他当然清楚。 12月27日,徐树铮冒险来到北京,面见段祺瑞,说“北洋大团结”的目标指日可待。 但段祺瑞没有徐树铮所想的那么乐观,他忧心忡忡地对徐树铮说:“你主张直皖奉联合,却又跑到北京来,实在是太危险了,马上离开,不要逗留。” 徐树铮却满不在乎,尽管段祺瑞苦苦相劝,但徐树铮执意拖延到29日傍晚才乘火车离开。 徐树铮刚离开北京,消息便传到了冯玉祥的耳中。冯玉祥立即指示鹿钟麟,立即逮捕枪决徐树铮。 12月30日凌晨2时,徐树铮乘坐的火车在廊坊车站被鹿钟麟的部下张之江派人截住,还穿着睡衣的徐树铮被几个士兵强行带走,当场殒命,时年45岁。 得知爱将的死讯后,段祺瑞如遭晴天霹雳,忍不住放声大哭,与冯玉祥的关系也彻底破裂。
徐树铮还好有收复外蒙之功,要不然一生业绩也就是军阀混战那些破事,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