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弘一法师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拒绝了所有的药物和食物,在临终

酒馆茶色 2024-11-08 16:28:00

1942年,弘一法师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拒绝了所有的药物和食物,在临终前,他神秘地向弟子们嘱咐:“给我装龛时,一定要在四个角落都放一只碗,每个碗里都要盛满清水。”

(信息来源:山东省佛教协会2023.8.11弘一法师)

李叔同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盐商家族,生活条件优越,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虽然物质生活很丰富,但他还是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他经常泡在戏园子里,和名伶杨翠喜产生了感情,但遭到母亲的反对,最后还是娶了别人。

戊戌变法时期,他积极支持维新运动,变法失败后,为避祸远走上海。

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直到母亲病逝,家族衰败,他才幡然醒悟,决定东渡日本留学。

留学期间,李叔同接触了西方文化,学习了西方艺术,并在音乐、美术、戏剧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回国后,他投身教育,把西方艺术带到中国,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率先引入西方乐理和五线谱,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学堂歌曲,他引进西方美术,推动了中国美术的发展,他苦练篆体书法,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堪称一代宗师,可惜,世俗的成功并没有带给他内心的平静。

他依然感到孤独和迷茫,仿佛一个漂泊的灵魂,找不到停靠的港湾,他总是追问人生的意义,但一直没找到答案。

最终,他选择了皈依佛法,遁入空门,成为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出家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人觉得他的选择让人费解,觉得他放弃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但他心意已决,从此断绝红尘,潜心修行。

他潜心研究佛法,仔细学习戒律,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律宗高僧,通过讲经说法,帮助大家明白道理,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佛法的真谛。

弘一法师对待死亡的态度,让人十分敬佩,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视死亡为生命的轮回,是另一种形式的修行。

他亲自写了讣告,平静地安排好后事,拒绝了药物治疗,一心念佛,他觉得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新起点。

1942年,弘一法师预感自己大限将至,他开始为自己的“远行”做准备,他写信给好友黄福海,索要纸笔,并附言“近将远行”。

黄福海以为自己要出远门,所以没理解其中的深意,实际上,这是弘一法师在暗示自己即将离开人世。

弘一法师懂一些药理知识,但他从不吃药,他认为,小病可以医治,大病只能顺其自然。

他拒绝进食,只饮清水,一心念佛,准备迎接死亡的到来,即使好友送来专治疟疾的奎宁,他也婉言谢绝,并表示自己并非疟疾,将药转赠他人。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详细安排了自己的后事,他叮嘱妙莲法师,一切尽量简单,不要浪费,他甚至说,入棺时不用特意穿好衣服,穿条旧短裤就行。

他特意交代,在龛脚放一碗水,防止蚂蚁在焚化时受到伤害,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佛法的真诚。

圆寂前几天,弘一法师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还留下了一幅墨宝:“悲欣交集”。

这四个字,是他对人生的最后感悟,也成为后世解读的经典,“悲欣交集”,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有人觉得,这代表了弘一法师的悟道,一半欢喜一半忧伤,都不是纯粹的,其实是一种空的状态。

也有人认为,这是他对生死轮回的理解,对死亡的坦然,以及对新生的期待。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弘一法师将自己珍藏的手书《药师经》和《格言别录》赠予妙莲法师,表达了对弟子的关爱和期望。

他安静地躺在榻上,弟子们围在他身边念着《普贤行愿品赞》,在大家的诵经声中,弘一法师平静地离世了。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