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将的荒野求生,带着十万人种地垦荒,成功活了下来   1945年,盟军中的澳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1-07 21:46:53

日本大将的荒野求生,带着十万人种地垦荒,成功活了下来   1945年,盟军中的澳大利亚部队,接到日本拉包尔投降的电报,那里的日本兵因长期封锁应已难以为继。   然而,事实是拉包尔的日本守军不仅未被消灭,反而通过自力更生,成功实现了粮食自给,这背后的所为是日本陆军大将今村均。   1942年,今村均担任日本陆军第8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不同于当时的许多日本高级军官,他的战术和战略思维更为清晰,重视实际控制和长期持续的战略。   在南太平洋战事中,尤其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役失利后,今村均深知只依靠海外补给的脆弱性。   他意识到,只有实现自给自足,才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维持战力。   在拉包尔,今村均启动了名为“屯田”的计划。   他命令部下森田亲三开始调查新不列颠群岛的土质和农耕情况,并迅速行动,开始种植作物。   1942年12月,屯田计划正式启动,日军开始在拉包尔及周边岛屿广泛种植食物作物。   这一行动不仅限于基础的粮食种植,还包括了完善的灌溉系统和作物轮种技术。   1943年,在集结了岛上的日本兵和少数侨民后,他们开始了筹备工作,包括从日本本土调运农具和种子,还特别从国内邀请了220名农业专家前来指导。   今村均的初衷是利用岛上的土地资源以实现自给自足。   他们种植了多种作物如旱稻、红薯、玉米等,还尝试引进大豆、白萝卜和油菜等蔬菜。   此外,农场还引进了300只鸡。   但这一系列尝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进行,多数作物要么因气候不适应导致产量极低,要么就是遭受虫害的严重破坏。   特别是玉米,成长虽好,却频繁遭受鹦鹉群的攻击。   面对种植计划的接连失败,今村均被迫调整策略,决定转向种植适应性更强的木薯,同时严格指示部队对付破坏作物的鹦鹉。   在屯田行动中,他必须确保农作物能成功生长。   通过不懈努力,到1944年初,岛上的粮食供应终于得到了基本解决。   旱稻和红薯的种植虽有小幅成果,但主要成功还是来自木薯。   此外,今村均还创新地开发了多种代用食品,例如利用椰子制作的油和酒,以及珊瑚粉和椰子汁混合熬成的糖浆。   除了解决食物问题,今村均还致力于军事和其他物资的自给自足。   他组织理科背景的士兵建立了小型兵工厂,利用美军轰炸遗留下的未爆弹和航弹碎片,制作武器和弹药。   他还扩展了兵力,将附近岛屿上的日军整合到新不列颠岛上,总兵力达到14万人左右。   他令士兵挖掘坑道,隐藏人数和军事活动,盟军难以察觉岛上的真实情况。   1943年,美军的战略焦点集中在了南太平洋的布干维尔岛。   1943年10月初,开始对布干维尔岛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并混淆其对美军真正登陆点的判断。   经过精密的计划,美军选择了奥古斯塔皇后湾作为主要的登陆点。   美军第三陆战师率先突破日军防线,并迅速在奥古斯塔皇后湾建立了滩头阵地。   随后的几天内,美军大量物资和增援部队不断抵达。   日军的响应相对迟缓,陆军部队的增援迟迟不能到位,而海军的援助尽管迅速,但未能有效打击美军的登陆舰队。   日军多次试图通过海上进攻打破困境,但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包括由拉包尔派出的海军力量。   在1944年,美军已经基本控制了太平洋上的布干维尔岛。   这时,美军工程兵团迅速展开了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在岛上建造了三座机场。   利用这些新建的机场,美军的航空部队开始了对周边日军据点的空中攻击,尤其是对拉包尔等重要的日军据点造成了严重破坏。   日军在岛上的阵地因此遭到了极大的压力,随着主力的溃败,日军被迫采取游击战术,他们分散进入丛林。   美军曾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也遭遇过类似的游击战,因此对于日军的这种策略并不陌生。   美军一旦确定日军的位置,便会用猛烈的火力进行清除。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指挥官百武晴吉试图通过发动频繁的攻击来扭转局面。   他命令部队不断地在岛的东侧和西侧对美军阵地发起突袭,尽管士兵们疲惫不堪,且物资短缺。   百武晴吉在部队中做激励性讲话后,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突袭。   这场战斗持续了8天,但面对美军的火力优势,这次攻击最终以失败告终,日军损失惨重。   美军则采取了相对被动的策略,他们重点保护岛上的机场和基础设施,并不主动清剿日军。   美军指挥官认为,只要确保关键设施安全,无需对散落在丛林中的日军展开大规模攻势。   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8月21日,布干维尔岛上剩余的日军官兵最终投降。   参考文献:[1]张亚威.最后的海空决战——拉包尔1943(上)[J].航空世界,2012(9):54-57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