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一个
尺寸:高19.5厘米,腹径10.6厘米,底径6.15厘米,口径6.6厘米,瓶净重510.4克,能容480克水。
品相:口部有瑕疵,口部有三条1.2厘米长的冲线,瓶口沿有四个小磕,余完好(见图)。
“玉壶春瓶”的名称或者因“玉壶春”酒而来,或者因宋代诗句“玉壶先春”、“玉壶买春”而来。其器形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造型定于北宋时期,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基本造型是由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元代玉壶春瓶已为陈设器,圈足外撇,体形瘦长。至明初永宣时期有绘青花竹石芭蕉图者,成为后世官窑青花同类器之范本。明代的玉壶春瓶和元代清秀瘦长的器形相比,器身有粗壮的趋势,圆腹渐趋丰硕,瓶颈加长,重心下移。发展到明代中期以后,玉壶春瓶的造型趋于细腻圆润,优美流畅。
竹石芭蕉纹始见于明代官窑,此类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为仿明官窑而作,始见于明洪武朝,清代时期御窑曾有仿制,为清代官窑的传统品种。为清宫陈设瓷之经典。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的各朝官窑都有烧造,本品是康熙官窑青花,此瓶撇口,长束细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外壁的唇、颈、腹及圈足足墙均以青花绘以各种纹饰。颈肩处以弦纹为界,各饰以蔓草纹、回纹和如意云头纹;腹部纹饰为主要装饰纹样,绘江南庭院小景。画面中,蕉叶成荫,洞石兀立,栏杆回环,竹影婆娑,栏杆内外萱草、兰花郁郁葱葱,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此器造型规整,线条流畅优美,胎质纯净细腻,烧结坚质,纹饰构图疏密得宜,描绘细致生动,青花发色深沉,色调幽雅明艳,竹石芭蕉纹意境清雅,颇具水墨韵味,在官窑瓷器相对程序化的纹饰体系中独树一帜,收藏、观赏价值甚高。
本瓶胎质细实润腻,釉质肥润闪青。颈部分蕉叶、勾莲纹,足部莲花,胫部变形莲瓣,腹部主饰竹石,庭院芭蕉图。青花发色深醇略有晕散,工笔绘画苍劲随意,器物造型质朴端庄。为清康熙期青花瓷之精品。
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是经典器型和纹饰,特别在清代,清代的历朝官窑都有烧造。1、从器型上看,我们发现口大点儿的、颈细长点儿的、圈足外撇的,是在康熙雍正两朝,雍正后各朝官窑皆是圈足但不外撇。2、腹部形状的变化,雍康后,腹部越来越大、腹部越来越高、脖子越来越短、越粗壮,清代官窑各朝玉壶春器型皆没康雍秀长。3、纹饰的变化,康熙雍正两朝纹饰绘画苍劲随意些、灵动些,青花发色深醇略有晕散,清各朝此类纹饰器型的玉壶春瓶在康雍正后,后朝的纹饰越来越规范、严正、清晰、不晕散、无渲染感,缺乏灵动性、随意性。特别是乾隆朝此类纹饰非常规范严正规矩,乾隆的后朝都受乾隆朝的影响,越后越死板不活。4、清各朝官窑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雍正、康熙的存世最为罕见稀少,清代其他朝的此瓶存世较多,皆没康雍的稀少,不信,请君再找一件康熙或雍正的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图片拿出来亮亮,基本找不到的。5、虽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的各朝官窑都有烧造此纹此瓶,但,最有韵味的最美的,我认为是康熙的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本品虽有点瑕疵小毛病,但瑕不掩瑜,非常美,人家拍卖行截口的玉壶春瓶不一样卖几百万吗?!6、本品为清康熙官窑双圈款青花古瓷真品,是康熙早期的官窑。存世极为稀少,您别看它口沿有点毛病,您很难找到第二件这样的康熙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基本上没有,前文是我方方面面搜找过的、是我考证了一年多的总结,我说话时有的放矢的。
本件康熙古瓷,是一眼货康熙古瓷,非常开门,我们从包浆啊、古韻啊、老熟感啊、老气感啊、实用痕迹、老化氧化痕迹、纹饰风格、画法、青花钴料、艺术效果啊、器型、工艺、老窑柴火窑烧的微痕特征、胎骨、釉料等等方面看,它都是一件开门到代的康熙官窑青花古瓷真品。是件真文物、真古物、真古董,真康熙朝古瓷。本品是放之四海、放之古玩界,是内行人人承认、人人认可的、人人认得的一件康熙青花古瓷。外行购买到本件康熙古瓷,他也会慢慢明白慢慢领悟到此瓷之老的。因为老东西自己会说话,老东西会开启人尘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