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8岁的张恨水被迫结婚。他嫌弃妻子龅牙、体型肥胖,丑极了,却经常和妻子同房。不久后,妻子生下一个女儿,他怒骂:真是晦气! 张恨水婚姻起于一场被设计的“美人局”。 当时,张恨水的母亲戴信兰为他操持婚事,认为一个安稳的家可以使他心无旁骛地发展事业。她瞄准了徐家,认为其家境殷实,对张家来说是门不小的助力。 为了不让婚事功亏一篑,媒人和徐家设计了一场见面:他们让徐文淑的妹妹替她亮相,将清秀的外貌展现在张恨水面前,让他误以为新娘是位美人。 洞房花烛夜,当他掀开新娘的盖头时,迎接他的并不是熟悉的面庞,而是一张陌生的、体态微胖的脸。惊愕之余,他顿时感到被欺骗,冲动之下差点想拔腿就走。 此时,母亲赶来劝阻,告诫他不可退婚,否则将失去家庭的庇佑。 在母亲的压力下,他与徐文淑短暂同房,夫妻之间却几乎毫无交流。徐文淑在婚后怀孕,孩子出生后不幸夭折。 张恨水认为这段婚姻给他带来了“晦气”,更加疏离地将自己投身于写作,日夜沉浸在文字中,用孤独填补内心的失落与挣扎。这段婚姻没有带来伴侣的安慰,反而成为他笔下悲情故事的灵感来源。 随着事业逐渐起色,张恨水前往北平,在文坛以俊俏的才子形象出现在社交场合,吸引了许多仰慕他的女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年轻的胡秋霞,这个女子外貌出众,对他的文学作品极为赞赏,陪伴左右无怨无悔。 张恨水陷入了新的感情之中,内心多年的压抑终于得以释放。他决定将胡秋霞接回北平的家中,公开地将她视作自己的“新妻”。 徐文淑面对丈夫带回年轻的新欢,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冷静,她并未大吵大闹,反而默默地接受了胡秋霞的存在。 这种隐忍的态度或许是她多年来在张家学会的应对方式,她深知无法改变丈夫对她的冷淡,选择了在家庭中继续扮演安静、贤惠的角色。 徐文淑甚至与胡秋霞相处融洽,称呼她为“妹妹”,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和谐,犹如姐妹般互相扶持。 但徐文淑多次的怀孕流产、失子之痛让她渐渐放下了对张恨水的依赖,她将全部的母爱转移到了胡秋霞的孩子身上,视若己出。 这份无私的爱使她在张家的地位愈加稳固,而张恨水也逐渐将她视作家庭的支柱,即便对她的感情冷淡,依然保留了她作为正室的地位。 张恨水此时文名大噪,但感情的波澜却没有停止。36岁那年,他决定再娶一个年轻女子,年仅16岁的第三任妻子。这一消息传至北平的家中,胡秋霞难以接受,激烈地反抗,但最终为了孩子选择妥协,留在了家中。 而徐文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深感自己在这段婚姻中的角色已彻底无关紧要,决定彻底离开这个她经营多年的家,回到家乡,独自照顾婆婆,完成对家庭最后的责任。 回到家乡后的徐文淑,没有再去纠结婚姻的失落,接受丈夫寄来的生活费,将其用来购买土地,逐渐成为一位小地主。当地人称她为“摇钱树”,她默默地接受着这个称号,心中却多了几分淡然。 婚姻和爱情对她而言已不再重要,经历过多年的忍耐与牺牲,她似乎悟出了人生的另一层意义,依靠自己,过一种内心平静的生活。 而对于张恨水来说,徐文淑的离开似乎带来了一丝内疚。 在他笔下的作品中,常见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反思,或许正是来源于这段让人无奈的婚姻。
文人多风流,必欠风流债
看照片也不丑啊,只要胖而已。
好作品的来源
两个冬瓜样!他也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