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2月30号,胡适在自己婚礼上看上了自己表妹曹诚英。后来两人在杭州旅游

含含的过去 2024-10-31 22:55:20

1917年12月30号,胡适在自己婚礼上看上了自己表妹曹诚英。后来两人在杭州旅游并同居。不久后曹诚英怀孕,他们决定此生都在一起。于是胡适向妻子提出离婚,没想到妻子的一个“举动”让胡适寒毛直竖,此后再也不敢提“离婚”二字。 这场婚礼由双方父母亲自操办。然而,在婚礼上,胡适的心却并不在新婚妻子身上,他的目光落在伴娘队伍中一位身姿秀丽、气质出众的女子身上——这位女子是他远房的表妹,曹诚英。 曹诚英同父异母的姐姐是胡适的三嫂,两人之间虽是表亲,但关系并不亲密。她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谈吐间透着才气,举手投足都流露出一种书香气息,让胡适眼前一亮。 即便身处婚礼的喧闹之中,胡适也忍不住多次瞟向她。曹诚英察觉到了胡适的目光,目光中带着欣赏,也有一丝拘谨。两人并未多说什么,只在目光中交换了短暂的情感。 婚礼后,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生活开始了。胡适回到北平,他们相处得礼貌而疏远,彼此相敬如宾。 江冬秀对丈夫尽责尽义,而胡适则更关注自己的文学事业。两人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仿佛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几年后,命运再一次让胡适和曹诚英的道路相交。1923年,曹诚英在杭州求学,而胡适因健康问题也到杭州休养。 江冬秀听闻此事,便恳请表妹在空闲时照顾胡适。尽管两人分别多年,但再次见到胡适的曹诚英内心仍有些激动。胡适则对表妹的到来感到欣喜。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西湖边,胡适和曹诚英静静地走在湖畔,空气中弥漫着宁静而温暖的氛围。 胡适轻声问道:“许多年过去了,你……还好吗?” 曹诚英低头轻笑,回答道:“还算好吧。这几年经历了很多,自己也渐渐学会适应生活了。”她话语中似有感慨,胡适没有追问,但心里却多了一分怜惜。 在这样平凡的日子中,他们逐渐变得亲密,甚至同居在了一起。不久后,曹诚英怀孕了。 这个意外让胡适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多年来他与江冬秀之间的疏离,甚至是一种隔阂,让他对这段婚姻失去了信心。为了和曹诚英共度余生,胡适决定向妻子提出离婚。 当胡适带着决心回到北平,将自己的想法告知江冬秀时,江冬秀起初冷静地望着他,不发一言。 过了一会儿,她缓缓站起身,走向厨房,拿起一把锋利的菜刀,声音低沉而坚定:“你想离婚可以,但要先杀了两个孩子,再杀了我,最后再杀你自己!” 胡适听到这句话,脸色顿时煞白,怔在原地,手脚冰凉。他从未见过江冬秀如此决绝的模样,那一刻,他彻底放弃了离婚的念头。眼前的江冬秀已不再是那个温柔顺从的妻子,而是一个为了维护家庭可以不惜一切的女子。 在江冬秀的威胁下,胡适收起了离婚的念头,婚姻也不再有动摇的余地。此后,胡适在生活中表现得更加谨慎,尤其在对待江冬秀的问题上,他的态度从最初的疏离转向一种复杂的敬畏。 江冬秀的果断与决绝,让胡适明白自己无法轻易挣脱这段婚姻的束缚。而对于远在美国的曹诚英,他只能将那段情感深埋心底,不再对外提及。 1934年,曹诚英远赴美国深造,在农业学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她的勤勉和专注最终使她成为中国民国时期第一位农学女教授。然而她在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并未让她的私人生活变得轻松。 尽管她身在美国,江冬秀对她的影响却从未远离。当曹诚英在美国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甚至萌生再婚的念头时,江冬秀从北平发来的信件,或是胡适的警告,都会使这段潜在的感情骤然终止。 有一次,曹诚英与一位同样从中国赴美的青年教授关系亲密,对方对她颇有好感,二人开始计划婚事。但就在婚事临近之际,江冬秀通过朋友得知消息,特意写信告知对方的家人曹诚英的过往情事,并暗示她与胡适之间的关系复杂且不清不楚。 对方家人得知后立刻反对这段婚事,这段关系因此被迫结束。曹诚英心中的痛楚难以言表,却只能默默承受。她的情感生活因为江冬秀的干预,几度波折无果。尽管早已远离故土,但她始终摆脱不掉那段隐秘的过往。 胡适虽然在公众场合以学者的儒雅形象示人,但他的心态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生变化。早年对于婚姻的挣扎和反抗,在多年的家庭生活和江冬秀的强势影响下,渐渐化作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他一方面对妻子江冬秀有着不可言说的惧怕,另一方面又在长久的生活磨合中,对她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敬佩。江冬秀的果敢、坚毅和她对家庭的维护,让胡适逐渐对她心生依赖。 江冬秀则在北平的社交圈中渐渐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她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学者的妻子,而是凭借自己独特的方式,获得了外界的认可。 朋友何氏在婚姻中饱受欺压,丈夫梁宗岱对其态度冷漠,甚至在外另觅新欢。江冬秀得知后,便力劝何氏离婚,还帮助她打赢了官司。梁宗岱不仅丢了北大的教职,还被迫支付了大笔赔偿费。 晚年的胡适,逐渐意识到妻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尽管他始终无法对江冬秀产生深厚的感情,但对她的尊重和依赖却日益加深。他发现,妻子的果敢性格和强硬立场,成为了他事业之外的另一种支持。无论他遇到何种困境,江冬秀总是毫不动摇地守护着这个家庭,使他得以在学术领域全心投入。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