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攻占上海时,阙汉骞和他的54军在大量杂牌军的掩护下,安全地乘坐三艘货轮抵达了舟山。经过战后统计,54军抵达舟山的人数为一万七千人。在全建制抵达舟山的各军中,名列第三。其后阙汉骞率残余的第五十四军撤退到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军事历史进入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陆续被消灭,其中包括最初的13个美械军,这其中12个也相继被消灭。 在这种广泛的战争消耗中,国民党的第54军却显得格外不同,它不仅一次又一次地从战火中挣扎出来,而且在多次重大战役中有着异常的韧性和战斗力。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54军在这一战役中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在塔山的激战中,54军虽然伤亡惨重,仅次于闻名的独立第95师,却依然坚持战斗。 在随后的东北战场上,当时区域内的国军几乎全部被团灭,54军却成功从葫芦岛通过海路撤退。 转战徐蚌战场,54军没有因先前战事的疲惫而表现消沉,反而迅速地投入到战斗中,给对方南线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徐蚌战场的激战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再次遭到重创,大量部队被团灭,54军却再次成功突围。 在渡江战役中,54军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战斗精神。在大部队撤退时,该军通过其下属的三个师实行有序的交替掩护,尽管过程中也遭受了损失,但最终成功突破重围。与此同时,其他八个参与撤退的国军部队在郎广战役中几乎全部被歼灭。 1949年的上海战役期间,战况不断升级,随着军事力量在地区间的重新分配,情况变得日益紧张。特别是当国民党的防御计划在浦东遭遇重大挫败,需重新部署军力以应对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时,局势的发展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和领导决策的迫切性。 战役初期,根据国民党的战略布局,54军和52军被分别部署在浦西的大场、真如及月浦、杨行、刘行等关键位置,形成防线互相支援的态势。然而,战事进展迅速向不利的方向转变。 特别是在浦东方向,51军在川沙和白龙港的惨败,导致军长被俘,使得原本的战略布局受到了严重冲击。面对这一形势,汤恩伯迅速做出调整,决定增强浦东的防御力量,成立了专门的浦东兵团,并任命阙汉骞为浦东兵团的司令官。 阙汉骞此前在塔山战役和淮海战役中虽然受到蒋介石和蒋经国的严厉批评,未获晋升,但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敢作风并未因此受到质疑。实际上,在这次上海战役中,阙汉骞的迅速晋升说明国民党高层在危急时刻对他的深度信任和对他军事指挥能力的重用。 随着阙汉骞的任命,浦东的战况焦点转移到了高桥的战役上。高桥战役成为整个上海战役中最为激烈和关键的战役之一。在宋时轮9兵团的支援下,30军和31军协同作战,硬是在敌方的重围下坚守了十余天。尽管战斗异常惨烈,国军在阙汉骞的指挥下,有着顽强的抵抗力,一度被誉为“浦东大捷”。 在上海战役中,54军在浦西和浦东两地的防守战中同样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尽管最终伤亡惨重,撤退时显得有些仓促,54军依旧保持了较为完整的建制逃出战场。在阙汉骞的带领下,54军与刘玉章的52军成为了该战役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国民党军队。 就在国民党军方庆祝“浦东大捷”不久,高桥便被共军攻克,使得原本的胜利歌声迅速转变为失败的挽歌。 来自 陆坚心 完颜绍元. 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 第2辑 政治军事[M]. 1999
精神病人写的神经病文
胡乱写!
高桥一仗确实很激烈,河里有电网解放军一批批牺牲,路上地雷,据当地老人说战场上很惨。
神经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