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农民舍命救下毛主席,主席写下字条:“如果革命成功,就拿着字条来找我!

柳淮蕊 2024-10-28 16:36:03

1929年,农民舍命救下毛主席,主席写下字条:“如果革命成功,就拿着字条来找我!”可建国后老农不仅迟迟没赴约,甚至毛主席亲自发帖请他去看开国大典,他也只是委婉拒绝了。 1951年国庆前夕,福建永定的牛牯扑村传开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毛主席邀请陈添裕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下就沸腾了,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一个老农怎么会被主席如此隆重地邀请呢? 时间回到1929年,那年闽西正处在一片革命的风火中,毛泽东来到这里,和红军战士们一同并肩作战,点燃了这片土地的革命热情。 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毛泽东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中时,他感染了疟疾,这种病来势汹汹,让人高烧不退,四肢无力,为了能让他安心养病,党组织决定将他转移到人迹罕至的牛牯扑村。 牛牯扑村位置极为隐蔽,四周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对于病中的毛泽东来说,这个地方正是个理想的养病之所。 不过为了保密,村里人只知道来了一个叫“杨子任”的大哥,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陈添裕是个二十出头的赤卫队员,村里人厚道,他也算老实忠诚,也熟悉地形。 组织看中了他的可靠,把照顾毛泽东的任务交给了他。 当时陈添裕住的是一栋两层的老土楼,他在楼里腾出一个小房间让毛泽东安顿,虽然家里条件并不好,但他把仅有的鸡蛋和干粮都拿出来,给这个虚弱的“杨先生”补充营养。 毛泽东因为高烧而虚弱无力,整个人显得格外憔悴,但他每天还是坚持看书、写东西,似乎从没停下对革命的思考。 日子一天天过去,毛泽东的病情渐渐有所好转,可好景不长,毛泽东没住多久,村子里某些不怀好意的人,就把他的行踪偷偷传给了敌方的民团。 敌人的头子胡道南为了能活捉毛泽东,足足领了六百多的人马,分成几路出击,就是想让毛泽东无路可逃。 当时毛泽东身边的粟裕,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带着百十个战士尽可能拖慢敌人的追击步伐,为毛泽东争取更多的逃跑时间,可一番激战下来,他们毕竟人少,挡不住敌人进逼。 组织决定立刻转移毛泽东,把这个重任交到了陈添裕的手上,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陈添裕没有一句怨言,挎起竹篮,带上干粮,便和其他几名战士一起出发了。 牛牯扑到雨顶坪这一路,是一段蜿蜒崎岖的山路,毛泽东因为久病缠身,体力不支,根本无法行走,几人试着抬他走,可山路又窄又陡,抬着竹交椅几乎寸步难行。 陈添裕二话不说,蹲下身把毛泽东背了起来,他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虽然力气大,但一背上毛泽东,才走没多远,便累得气喘吁吁,双腿发软。 但满头大汗的陈添裕,这时还能想出奇招,他把两只鞋都反过来套上,这样留下的脚印就都是反的,追兵跑的越快上当地就越快。 一路上,尖锐的灌木划得陈添裕皮开肉绽,汗水顺着额头滑下来,但他只是紧咬牙关,没有一丝抱怨。 毛泽东趴在他背上,意识到背着自己这个普通小伙子的辛苦,轻声安慰他:“小伙子,慢点走,别急。” 这一撒腿,就整整跑出5公里多,确认甩掉敌人才慢慢停下脚步,到达雨顶坪后,陈添裕早已榨干了所有气力,双腿一软便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吸着气。 毛泽东望着这个年轻人,深深地感动了,他轻轻拍了拍陈添裕的肩膀,说:“小兄弟,你可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陈添裕腼腆地笑了笑,扶起毛泽东,又安排好他的住处,继续守护着他。 接下来的日子里,敌人依旧不甘心,四处搜查毛泽东的下落,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赤卫队不断设下假伏,制造假线索,粟裕带着赤卫队员们一次次冒险在山林间穿梭,最终成功把敌人引开,给毛泽东争取到了宝贵的休息时间。 在牛牯扑村养病的这段时间,毛泽东和陈添裕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临别时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纸笔,潇洒地签下了一张欠条,作为日后的凭证,叮嘱陈添裕保管好。 但陈添裕却丝毫没想过用它谋求什么,只是把它当做珍贵的纪念,便默默把欠条放在了箱底,从未拿出来过。 20多年过去,岁月在陈添裕身上悄然刻下痕迹,他心满意足地耕种自己的田地,抚养孩子,直到1951年,毛主席果真履行诺言,发出请柬,邀请他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陈添裕既激动又有些不安,家里妻子快要生了,他实在走不开,思前想后,最终让堂弟陈奎裕代替他上京。 陈奎裕个子矮小,在赤卫队里主要负责送茶水,但他心怀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带着哥哥的遗憾前往北京。 谁知一见面,毛主席便笑着认出了他:“你不是陈添裕吧,你应该是当年负责管茶桶的那个同志?”陈奎裕又惊又喜,没想到毛主席竟然还记得他。 毛主席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亲切地与他聊起当年的事,对牛牯扑的每一位乡亲表示感谢,陈奎裕的心里涌起了满满的温暖与感动。 他带着毛主席的问候和对村民们的谢意回到家乡,见到哥哥的第一句话便是:“毛主席还记得你,还记得咱们牛牯扑的乡亲们呢!” 陈添裕听后,笑着抹了抹眼角的泪,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信息来源:东南网——八闽文脉·记忆 | 1951年,毛主席为何邀请他参加国庆观礼?)

0 阅读: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