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会议后,毛主席的警卫员陈昌奉去总务处领取物资,却发现配给毛主席的物资要比同级

不急不躁文史 2024-10-25 17:37:08

宁都会议后,毛主席的警卫员陈昌奉去总务处领取物资,却发现配给毛主席的物资要比同级别的领导少了不少。他觉得很不公平,就跟总务处的人吵了起来:“你们凭什么少给东西?毛主席虽然不在军队了,但他还是中央政府的主席呢!没见这么狗眼看人低的!” 这一发现让他感到非常不公正,因此他向供给部门表达了不满。 尽管陈昌奉的情绪非常激动,贺子珍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前往现场,努力平息争端。 事情虽被平息,贺子珍却深知毛泽东当时的心情并不好,她多次告诫陈昌奉不要让这件事泄露给毛泽东,以免给他增添烦恼,最终毛泽东还是得知了这一切。 对此,毛泽东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反而是对陈昌奉进行了安抚,他解释说物资的匮乏是普遍现象,如果他们能稍作牺牲,就能让其他人受益。 毛泽东还进一步说明,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这类问题,不应太过计较一些小事,更应关注更大的事务。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经历了数日的艰苦行军后,终于来到了金沙江的岸边。 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在渡过江水后,立刻开始讨论接下来的战略部署,而陈昌奉则被留在岸边,负责寻找能够为领导提供休息和工作的场所。 环顾周围,陈昌奉所见的只有荒凉的岩石和几个潮湿的山洞,这里显然不是理想的营地。 情况紧迫,没有时间和选择的余地,他检查了每一个山洞,最终选定了一个相对干燥的位置。 山洞内空无一物,连最基本的桌椅都没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很快就会需要这个办公场所。 陈昌奉急中生智,他找来了两个用完的木制文件箱,并在附近断木找到了一块相对平整的木板。 他用石块和土堆将文件箱固定在适当的高度,木板搭在上面,虽然简陋,却勉强可以使用。 天色已晚,毛泽东结束了讨论,回到山洞中,他环视了一周,目光最终停留在那个临时搭建的木板桌上。 他走到桌前,用手轻轻触摸那块木板,然后转向陈昌奉,语气严厉却充满教导意味地说:“工作的重要性超过一切,我们要确保前线的同志们能得到及时的指示和支持。这里虽简陋,但足够我们完成任务。” 随后,毛泽东命令陈昌奉与他一同熬夜工作,处理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他们点燃了几支蜡烛,光线昏暗中,两人对面而坐,讨论着战事,毛泽东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指示,都深深印在陈昌奉的心中。 6月的一天,毛泽东和他的警卫队伍走在队伍的前方,警卫班长胡昌保紧随其后,始终保持着对周围环境的高度警觉。 突然,平静被打破,三架敌机从天边急速飞来,它们低空飞过,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山谷间震耳欲聋。 毛泽东和他的队伍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反应,只能寻找最近的掩护。 毛泽东急忙下达指令:“隐蔽!隐蔽!”所有人迅速散开,寻找可以遮蔽的岩石或地形。 就在这时,一枚炸弹的尖啸声越来越近,直冲毛泽东所在的位置。 在这生死关头,胡昌保毫不犹豫地扑向毛泽东,用尽全身力气将他推向一旁的岩石后。 猛烈的爆炸声随之响起,冲击波和飞溅的碎石瞬间充斥了周围的空间,胡昌保被巨大的冲击力推倒在地,而毛泽东则在他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尘埃落定后,毛泽东立刻从掩体中爬出,冲向仍躺在地上的胡昌保。 周围的战士们也纷纷聚拢过来,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和焦土的气味,毛泽东蹲下身体,紧张地呼唤:“昌保!昌保……”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急切和担忧。 胡昌保在昏迷中缓缓睁开眼睛,他的呼吸虚弱,但在看到毛泽东和其他战友围绕在自己身边时,他挤出一丝微笑。 虽然疼痛让他难以言语,但他努力地说:“同志们,一定要好好保护主席!” 1935年8月,陈昌奉在行军途中突发疟疾,情况危急。 毛泽东在得知情况后,亲自到他的身边询问病情,并命令他好好休息,整个夜晚,毛泽东都坐在他的床边,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对手下战士的深切关怀。 次日清晨,陈昌奉感觉好转,看到毛泽东仍旧坐在他身边,不禁感动落泪。 毛泽东温和的询问和鼓励让他深刻感受到了领袖的人性光辉,更坚定了他跟随毛泽东和共产党奋斗到底的决心。 随着长征的结束,陈昌奉被派往红军大学深造。 在离别之时,毛泽东不仅亲笔为他题词勉励,还对他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这些话语成为陈昌奉职业生涯的指南,激励他在后续的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奋斗。 多年来,陈昌奉与毛泽东未曾再见面,直到1958年8月,一个特殊的机会让他们在济南重逢。 在一棵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下,陈昌奉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毛主席。 他快步跑到主席面前,挺立敬礼,虽未言语,但泪水已经不自觉地流淌下来,表达了多年未见的深厚情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昌奉的健康逐渐恶化,1986年12月23日,经过一段时间的疾病抗争,陈昌奉最终在武汉病逝,享年71岁。

0 阅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