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奖获奖作品盘点5:最后之子

领汇看小说 2024-10-27 15:54:55
各位书友周六快乐!今天与您共读的作品是爱伦坡奖获奖作品约翰·哈特的《最后之子》。 [私信R] 约翰·哈特生于1965年,早年曾从事辩护律师、股票经纪人等职业,30岁之后转入写作,产量很低但是佳作频出。出道作获得四大奖项提名(入围),第二部第三部作品获得欧美两地推理小说大奖。被媒体盛赞为“百年一遇的文学奇才”“堪比马克·吐温和福克纳的文学功底”。 [私信R] 约翰·哈特的作品经常发生在小镇中,表面安宁之下,以罪案为切入点,塑造出人物群像的执着、痛苦和挣扎,将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画、惊悚恐怖的故事氛围和信仰、救赎、亲情、成长的励志充分结合,非常具有将类型文学作品代入严肃文学领域的追求和能力。阅读他的作品,有一种“疑似故人来”的感觉,仿佛大师作品在这个新面孔作者笔下延续的感觉。 [私信R] 比较遗憾的是作者极其作品在国内太冷了,dudu百科没有词条,banban平台作品关联不到作者词条。阅读过他的作品,我认为对《奇风岁月》《杀死一只知更鸟》《麦田里的守望者》《喧哗与骚动》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尝试阅读这部作品。 [私信R] 以我目前浅薄的阅读见解,我认为这部小说有三点值得读者关注。 [一R] 小镇青年的困境和打破困境。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环境,对小镇青少年自由自在又迷茫挣扎的生活状态信手拈来。虽然与我国生活状态有一定差别,但是“成长烦恼”没有文化隔阂,极易产生共鸣。主人公的痛苦和勇敢极易与读者产生共情。 [二R] 高超的文学技巧大巧若拙。从类型文学的角度来说,这部小说的布局“乱七八糟”。但是追随作者思路的读者不会感觉冗长零散,细腻的人物与交织的人物命运如同宿命一般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三R] 细腻的群像人物塑造与文化氛围刻画。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镇”,如同钱德勒的洛杉矶、布洛克的纽约,同时具有冷酷无情的罪案之地和血溶于水的故乡双重身份。刻骨铭心的痛与爱都发生在此处,仇敌和挚爱都在此处。义无反顾的逃离与难以割舍的眷恋都在此处。恐怖罪案的侦破不仅是正义战胜邪恶,更是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思考。 [私信R] 更多精彩在原文中,欢迎大家阅读小说原文,感受爱伦坡奖获奖作品的魅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