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两个孙子:名牌大学毕业,同为美籍华人,多次回国学习

文山聊武器 2024-11-21 05:42:50

张学良重获自由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抵达美国,这是张学良从大陆到台湾后,经过长达45年的等待,首次被允许离开台湾。许多人前来拜访,带着敬意和好奇,希望一睹这位历史人物的风采。

6月初,张学良与赵一荻回到台北。这次美国之行给了张学良夫妇一种久违的自由感受,也让他们更加思念远在海外的家人。1993年春天,东北大学复校,张学良被聘为名誉校长和董事长。他对此职位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常与校方进行沟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993年5月31日,张学良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名誉理事长。在校园内的简短仪式上,张学良亲自题写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名。这几个大字,被刻在校门显眼的位置。

随后的1993年12月15日,张学良与赵一荻再次前往美国探亲。1994年4月,美国移民局正式核发了给张学良及其夫人的“绿卡”。考虑到年事已高和在美国的家人,张学良夫妇决定在夏威夷的首府檀香山安度晚年。他们在那里购置了舒适的住所,环境宁静,能够让两位老人安享天伦之乐。

张闾琳:流亡与归根

张闾琳,作为张学良与赵一荻的唯一儿子,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出生。1939年冬天,张学良的独子张闾琳在母亲赵一荻的安排下,被秘密送往美国旧金山,寄养在他们的美国朋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妇家中。为了保护他的身份,伊雅格夫妇对外宣称自己是张闾琳的“父母”,并给他起了一个美国名字“克尔”。

在夫妇的精心安排下,张闾琳的生活逐渐适应了美国的环境。伊雅格夫妇从不使用中文与他交谈,而是全程用英语沟通,并引导他融入当地的社交圈和学校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闾琳逐渐适应了在美国的生活,以至于有时连父亲张学良的名字也难以说出。

张闾琳小学在旧金山完成后,全家搬到洛杉矶,他也随之进入当地的中学继续学业。凭借聪慧和刻苦的学习精神,他顺利完成了学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加州大学,选择了航天专业。大学毕业后,张闾琳成功加入了美国的航空航天领域,最终成为一名航天专家,并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

1990年,张闾琳从NASA的高级工程师岗位上退休,生活中有了更多的空闲时光,得以陪伴年迈的父母。同年6月1日,正值父亲张学良90大寿,张闾琳带着妹妹张闾瑛特地从美国飞往台北,他们在圆山大饭店为父亲举行了温馨的寿宴,为久别的家人带去了团聚的温暖和祝福。

1994年,北京方面再次向张闾琳发出了邀请函,请他参加在北京举办的航天技术会议。远在洛杉矶的张闾琳收到这封邀请函,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张学良与赵一荻。张学良夫妇听到这个消息,表示欣慰,感到多年未能成行的归国愿望,终于能通过儿子去实现。

张闾琳夫妇的东北之行

到达北京后,张闾琳首先参加了会议。许多年轻的工程师和学者都慕名前来与他握手交流,谈到他的经历以及美国航天领域的技术发展。张闾琳认真地倾听,并详细回答了大家的问题。

会议结束后,张闾琳与妻子开启了他们的“寻根”之旅,首先来到张家的旧宅。这里承载了父母年轻时的记忆,屋内一些老旧的家具和摆设依然保留着。

离开旧宅,他们继续前往“九一八事变”纪念塔。张闾琳和妻子在纪念塔前听着解说员详细讲述“九一八事变”的始末,了解到这段历史的残酷以及家族的牵连。

随后,他们前往东北大学旧址。这座大学在张学良的历史中有着特殊意义。当地的大学领导和教师们得知张闾琳的到来,热情地欢迎他们,并带领他们参观了校园里的旧址和校史陈列馆,展示了当年张学良在校时的活动记录。张闾琳在展览前仔细阅读每一份记录,妻子也在一旁认真倾听,二人还与学校代表们合影留念,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之后,他们来到了东三省讲武堂旧址。这里是张学良当年训练和培养部队的地方,至今保留着一些训练场地的遗迹。张闾琳在这里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谈,了解当年父亲在此领导训练的情况。

接着,张闾琳与妻子来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这里曾是关押日本战犯的地方,展示了当年战犯们生活的环境和忏悔的记录。管理所的解说员向张闾琳介绍了战后这些日本战犯的悔过过程和管理所的历史。

在沈阳期间,张学良的老部下和亲友们纷纷前来探望张闾琳夫妇,带来了许多当地的礼物和家乡的特产。有人特意带来了张学良年轻时的老照片,还有人给他们讲述了张学良当年在东北的故事和事迹。省政协副主席刘鸣九也亲自接待了张闾琳夫妇,在一次宴会上,刘鸣九请他们务必将一瓶家乡的酒带回美国,转交给张学良,以表达对老首长的敬意。

张家新一代的承诺与期望

张闾琳和陈淑贞的两个儿子,张居信和张居仰,自幼生活在美国,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受到家族影响,对中国和家族历史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两人都是聪明好学的学生,尤其是长子张居信,凭借出色的成绩获得了“西屋科学天才奖”这一荣誉,在全美高中生中脱颖而出。张居信后来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了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本科学位,并继续攻读研究生。而弟弟张居仰则对新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选择进入南加州大学攻读这一专业。

两兄弟对“祖国”的情感,除了来自家族的教育,也受到爷爷张学良的影响。张学良虽然在晚年定居美国,但他始终在讲述着中国的历史和家族的故事,不时提到祖国的山川和历史。

1996年,张居信在爷爷张学良的鼓励下回到了中国,希望借此机会增进对自己文化根源的了解。他首先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的语言学堂开始学习汉语。对于从小使用英文的张居信来说,汉语的发音和书写并不容易,但他非常认真地学习,渐渐掌握了基本的交流和写作。

回到美国后,张居信的这些经历对他影响深远。每当他提到在北京学习汉语的那段时间,都会说起北京的风土人情、学习中的趣事和他对中国文化的新发现。他也时常与父母和弟弟分享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弟弟张居仰听了这些故事后,对中国和家族历史的兴趣也逐渐增加。

张居信的回国之旅之后,他每年都会抽时间回到中国,每次他都会选择不同的城市,亲身体验中国的变化。他曾专程去沈阳,参观了张学良曾居住的旧宅和讲武堂旧址,那里依旧保留着许多张家当年的遗物和照片。他也到西安,探访了“西安事变”纪念馆,了解到张学良在民族危难时刻所作出的历史选择。

张学良百年人生的纪念

2017年,辽宁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纪念活动,纪念张学良百年人生展。这场展览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参观,场馆内布置了张学良生平的照片、文献和遗物,展示着他从东北军少帅到晚年旅居海外的不同人生阶段。展览分为多个展区,涵盖了张学良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军事生涯及其为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贡献。展览中还有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的照片和相关文件,观众们认真驻足,倾听讲解员讲述这段历史。

张居信和张居仰两兄弟在展览开幕时也特意从美国赶来参加这次活动。兄弟俩抵达会场时,得到了主办方和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主办方特地安排了讲解员为兄弟二人详细介绍展区布置和展品内容。张居信和张居仰跟随讲解员依次参观了每个展区,展览中的一张张老照片、泛黄的信件和旧物品,使他们对祖父的生平有了更加立体的了解。

展览的尾声,主办方特别安排了一场纪念仪式。在仪式上,张居信和张居仰被邀请上台发言。张居信代表家族致辞,感谢主办方对祖父的纪念和尊重。他讲述了祖父在海外时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未来的期盼,分享了家族几代人传承下来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张居仰也表达了自己作为家族一员的自豪,并表示他们会继续肩负起纪念祖父历史责任的使命,延续张家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七年后,2024年8月13日,张居信和张居仰的父亲张闾琳在美国逝世,享年94岁。

参考资料:张学良将军之子张闾琳逝世,享年94岁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