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牛中专生,攻克了航空发动机难题逆袭成为大国工匠,破解欧美绝密技术!

漫悠芸端的事儿 2024-10-25 14:11:33

他是中国最牛中专生,攻克了航空发动机难题逆袭成为大国工匠,破解欧美绝密技术!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领奖台上,一个80后小伙格外引人注目。没有西装革履,没有侃侃而谈,他只是略带局促地接过证书,800万奖金到手,平静得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个小伙叫洪家光,来自沈阳,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却与一项“逆天”成就紧紧相连:他,一个中专毕业的“土专家”,竟然带领团队攻克了困扰中国航空工业多年的发动机“卡脖子”难题! 你没听错,就是那个让无数专家学者头疼不已的航空发动机,那个烧钱比烧油还猛的“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竟然被一个中专生给“拿捏”了! 这事儿,还得从中国航空工业的“痛点”说起。 众所周知,咱们国家的航空工业起步晚,底子薄,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技术,一直被西方国家死死把控着。你想买?可以,天价!还附带各种霸王条款,动不动就“断供”,简直就是“卡脖子”的典型案例。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中国每年花在进口航空发动机上的钱,高达数千亿,比买黄金还贵!更让人憋屈的是,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这滋味,懂的都懂。 为了打破这种被动局面,国家这些年没少下功夫,砸钱、引才,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但航空发动机这块“硬骨头”,始终啃不下来。 然而,谁也没想到,就在这关键时刻,洪家光,这个来自沈阳技校的年轻人,带着他的团队,横空出世! 洪家光的逆袭之路,说起来也“魔幻”,1979年出生的他,初中毕业后,选择了进入技校学习。 在很多人眼里,技校,那就是差生扎堆的地方,但这小子偏偏不信邪。白天在车间里摸爬滚打,晚上抱着课本啃到深夜,公交车上、午休时间,只要有空,他都在学习。 三年技校生涯,洪家光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学霸”。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8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这个无数本科生、研究生挤破头都想进的地方,竟然破格录取了洪家光!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有人质疑,有人羡慕,但洪家光却没时间理会这些,他一头扎进了工厂的车间,开始了新的“战斗”。 在58号车间,洪家光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各种知识和技能。再小的零件,再简单的操作,他都认真对待,反复练习,力求做到极致。 1999年,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事: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 消息传来,举国悲愤!然而,更让人痛心的是,由于缺乏自主研发的飞机,我们只能租用美国人的飞机,才能接回烈士的遗体! 那一刻,洪家光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攻克航空发动机技术,让中国飞机用上“中国心”! 从那以后,洪家光对自己更加苛刻了。别人一年工作4000小时,他硬是给自己加码到7000小时,成了车间里的“拼命三郎”。为了改进技术,他干脆把家搬到了车间,吃住都在里面,一心扑在工作上。 长时间高负荷工作,让洪家光的身体亮起了红灯。一次操作失误,他的手指严重受伤,医生建议休息几个月。 然而,仅仅几天后,洪家光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用一只手继续着他的“战斗”!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2年,一项关系到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的紧急任务下达了,要求精细度极高,所有尺寸误差必须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挑战,洪家光没有丝毫犹豫,他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开始了攻关。无数个日夜,他们泡在车间里,反复实验,不断改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洪家光和他的团队终于攻克了“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 这项技术的突破,意味着中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不仅可以自主生产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还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为国家节省了上千亿资金! 洪家光,这个曾经的技校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英雄不问出处”的真谛! 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坚韧不拔和创新精神,更让我们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洪家光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是对工作的无限热爱,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责任感成就了他! 他的故事,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只要肯努力,敢拼搏,即使是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