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套低楼层的房子,怎么就这么难?”左宗棠曾孙左景鉴,晚年想申请一套房子,回到上

九州兔吹不散 2024-10-24 22:56:04

“分套低楼层的房子,怎么就这么难?”左宗棠曾孙左景鉴,晚年想申请一套房子,回到上海安度晚年,没想到,他那在上海做副市长的女儿,却拒绝了他。 说起左景鉴,那可不是一般人。他的曾祖父是晚清名将左宗棠,左家从祖辈到他,几代人都为国家做过不少贡献。 而左景鉴自己呢?不仅是著名的外科专家,还在抗美援朝期间,研制出了手提血液箱,在战场上救了不少战士的命,他在医学界顶顶有名。 可这么一个大功臣,晚年却陷入了困境:想要在上海找个住的地方,竟然没门路。 1996年的一天,左景鉴思来想去,终于拿起笔,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上海市委。 信里的请求很简单:“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能不能给分套低楼层的房子,好让我回到我熟悉的地方,安度晚年。” 这本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请求。毕竟,左景鉴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要求这么一个小小的便利,实在不算过分。 可谁也没想到,这封信竟然被他自己的女儿——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左焕琛,给拦下了。 左焕琛当时住的是又破又小的高楼层,没有电梯,父亲要来爬楼很困难。 市委相关人员把信递给左焕琛时,她只是淡淡一笑,摇摇头说:“我父亲的请求我不能答应,上海现在房子紧张,不能因为我家里的事就破例。”说完,她把信折好,放回信封,转身走了出去。 当时在场的同事都看傻了眼:再怎么说她也是副市长,理所应当也该分一套房子的,现在老父亲提出了要求,她怎么也拒绝了呢? 左焕琛的做法,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几十年前,父女俩就因为房子的事闹过别扭。 1959年,左景鉴正是事业巅峰时,国家号召他举家从上海迁往重庆,继续从事医疗科研。当时的左景鉴毫不犹豫地响应了国家的号召,立刻把自己在上海的那套房子上交给了国家。 可16岁的左焕琛却不干了。她刚考入上海医学院,突然要离开家,住进学生宿舍,这让她特别不适应。 她跑到父亲面前,委屈巴巴地说:“爸,咱家那套房子你留一间给我不行吗?我还要在上海读书呢!” 谁知左景鉴连想都没想,直接回绝了她:“你已经是大学生了,该学会独 立,住学生宿舍不是正好吗?” 听完这话,左焕琛心里一阵酸楚。她本以为父亲会为她留一片小天地,哪怕是一间小房间。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她的脸:父亲连这点“小私心”都不肯给。 时间如水,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左景鉴带着家人扎根重庆,一晃就是四十年。 可到了晚年,他愈发怀念起了上海,那个他曾为国家作出过贡献的城市。每当有人提起上海,他总是沉默片刻,然后低声说:“有机会,我还想回去看看。” 看到父亲的思乡情切,左焕琛的表哥实在看不下去了,背着左焕琛,给市委写了一封信。 他想,既然左焕琛不好意思开口了,那就由他这个表哥来帮她一把吧。 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封信竟然同样被左焕琛给挡了回来。她对市委的同事说:“我不能因为我是副市长,就为家里谋特权。” 这次,连她的表哥沉不住气了:“老人家一辈子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贡献,这点小小的心愿,你怎么忍心不帮呢?” 左焕琛也沉默了。她不是不知道父亲对上海的思念,但她更明白,父亲这一生最大的骄傲,便是不为私利折腰。 左景鉴最终没能如愿再踏上上海的土地,他离世前的某天,对小女儿交代了一件事:“我走后,把我的骨灰撒在长江里,让它流到上海,再流进大海。” 小女儿红着眼睛,轻轻笑着说:“爸,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在那儿呢,水流不过去啊。”左景鉴看着她,笑了笑:“会流过去的,上海我总要去看看。” 这一次,女儿们终于没再拒绝他。他的骨灰撒进了长江,随着江水奔流远去,仿佛在弥补他一生未竟的愿望。 年少时,左焕琛不理解父亲,为什么为了国家,可以把自己家唯一的房子上交。而当她长大后,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时,她终于明白了父亲的选择,也走上了同样的路。 左焕琛也曾有机会为父亲争取一些方便,但她每一次都选择了“舍小爱,为大爱”。她没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私利,却在医疗领域为无数患者争取了福祉,推动了上海的卫生事业。 这就是左家代代相传的家风:从左宗棠到左景鉴,再到左焕琛,他们都是以大义为先,将个人的得失放在国家和社会之后。 父女二人虽然在房子的问题上意见相左,但却在更深层次上达成了一种心灵的默契。 左景鉴没能回到上海,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流淌在这片土地上。

0 阅读:274
评论列表
  • 2024-10-24 23:47

    [点赞][点赞][点赞]左家世家,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