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一高校教授卖掉北京房产,携领全家赴美定居,走前怒放“豪言”:中国

承载盘点 2024-10-23 14:05:16

2018年,东北一高校教授卖掉北京房产,携领全家赴美定居,走前怒放“豪言”:中国文化低级,要让儿子当“101%美国人”   徐思远站在美国纽约的街头,看着来往匆匆的行人,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回想起几个月前,自己还是中国东北某高校备受尊敬的经济学教授,拥有令人羡慕的高收入和社会地位。   然而,现在的他却沦为了一名普通的清洁工,每天为了生存而奔波。   这一切的转变始于2018年那次改变命运的美国论坛会议。 徐思远原本只是抱着学习交流的心态参加,却不料这次经历彻底颠覆了他的世界观。   回国后,他开始公开贬低中国文化,称中国“落后”,并大肆宣扬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优越性。 他甚至在公开场合声称要让自己的儿子成为“101%的美国人”,认为中国不适合儿子的成长。   这些言论很快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徐思远的学校迅速作出反应,开除了这位曾经备受尊敬的教授。 失去工作的徐思远并未就此收敛,反而更加坚定了移民美国的决心。 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卖掉了北京的房产,断绝了与亲戚的联系,准备举家迁往美国。   然而,徐思远的妻子李芳并不赞同丈夫的决定。   她正怀着身孕,不愿意冒险远赴异国他乡。 但徐思远却固执己见,夫妻俩因为移民的事情争执不断,原本和睦的家庭氛围变得剑拔弩张。   最终,李芳无奈妥协,同意跟随丈夫前往美国。 然而,她心中的芥蒂并未消除,夫妻关系也因此出现了裂痕。   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徐思远一家终于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尽管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徐思远却发现自己在美国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他的学历和经验在这里似乎毫无价值,多次求职都遭到了拒绝。   最终,为了维持生计,徐思远不得不接受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从高高在上的大学教授沦落为每天擦洗厕所的清洁工,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徐思远感到无比沮丧。 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但回头已经来不及了。   与此同时,徐思远的遭遇在国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有些人对他表示同情,认为他的经历反映了“美国梦”的虚幻性;但更多的人对他崇洋媚外、背叛祖国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网上充斥着对徐思远的批评声音:“活该!谁让他看不起自己的祖国?”“这就是背叛的代价,希望他能醒悟。” 然而,也有一些理性的声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一位网友评论道:“徐教授的遭遇确实令人唏嘘,但我们不应该幸灾乐祸。相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认清现实,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   这场风波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崇洋媚外”心理的深度反思。 有专家指出,徐思远的行为反映了一些人对西方生活的盲目崇拜,忽视了文化差异和现实困难。   他们呼吁公众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理性地看待中西方的差异,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 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徐思远感到十分痛苦。   他开始后悔自己的决定,但又无力改变现状。每天清晨,当他拿起拖把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经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日子。 那种巨大的反差让他感到无比苦涩。   李芳的怀孕也进入了最后阶段,但夫妻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 徐思远沉浸在自己的懊悔中,无暇顾及妻子的感受。李芳则独自承受着异国他乡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担忧。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徐思远平静而又压抑的生活。   电话那头,是他曾经的一位学生王明。 “徐教授,我听说了您的近况。我在美国工作,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困境。如果您需要帮助,我很愿意提供一些建议。”这个意外的善意让徐思远看到了一丝希望。   通过与王明的交谈,徐思远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明白了盲目崇拜外国并不可取,真正的幸福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   他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做出更明智的规划。   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徐思远的人生轨迹,也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清醒,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 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最终,徐思远的故事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它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和人生选择的深入思考,为构建更加理性和包容的社会氛围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0 阅读:429
评论列表
  • 2024-10-23 19:50

    还TM“思远”呢,真是莫大的讽刺,名不副实啊!

  • 2024-10-23 20:09

    后悔是因为自己在那没赚到钱,没获得利益,如果生活富足,他TM才不会后悔呢

    黄建恒 回复:
    高见![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