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再多钱,我也不去美国,我只会帮助中国!”外籍专家巴比奇,面对美国开出的顶薪

柳淮蕊 2024-10-22 19:25:29

“给我再多钱,我也不去美国,我只会帮助中国!”外籍专家巴比奇,面对美国开出的顶薪顶级待遇,眼都没眨一下就拒绝了,却甘愿用毕生所学,耗尽所有心血帮中国研制自己的航母! 巴比奇的执着,其实和那个动荡的时代有关,1950年乌克兰还是苏联的一部分,那时整个国家都在经历着战后重建,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小巴比奇早早就喜欢摆弄各种机械和电器,他非常好奇这些为大家带来方便的东西,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奇妙构造。 父母对他的这种举动既头疼又无奈,毕竟谁家孩子不爱闹腾,但人家孩子是到处乱跑,自己偏偏生了个喜欢“拆家”的小家伙。 巴比奇这种对机械的痴迷,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消退,反而愈发强烈,进入中学后,巴比奇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天赋,特别是对物理和工程类的知识格外敏感。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基础牢固、思想活跃的巴比奇毫无悬念地考进了当时苏联最好的造船学校。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真正的大型船舶设计与建造,尤其对航母这样的庞然大物产生了无比浓厚的兴趣。 顺利毕业后,巴比奇就靠着硬实力,生生挤进了国内最好的造船厂,这座造船厂在苏联时期曾经建造过无数艘强大的战舰。 巴比奇虽然只是个新人,但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奋,很快在造船厂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他不光是动手能力强,脑子也特别活跃,总能提出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创新方案。 1980年代,苏联决定开始建造自己的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瓦良格号”,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虽然在陆军和空军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在航母方面却始终是空白。 而且造这艘航母的目的,更多的都是为了制衡美国,这个消息一经宣布,顿时就成了整个苏联最重要的任务,经过重重筛选考核,巴比奇留到了最后,成了那个牵头设计的人。 这个任务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在肩上,但这也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机会。 航母的设计,绝对是当时任何国家造船业的第一大难题,它不像一般的军舰,仅仅是装上武器和动力系统就能完成。 航母是一座海上的“移动城市”,不仅要能够容纳大量舰载机,还要有完备的指挥、通讯和防护系统。 这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克服大量的技术难题,尤其是苏联在航母建造方面缺乏经验,这让巴比奇和他的团队不得不从零开始。 从1985年开始,巴比奇和团队每天加班加点,几乎住在了造船厂,他们从最基础的设计入手,逐步推进。 可谁能想到,这航母已经造了一半了,国家却先解体了,苏联的崩溃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混乱,所有的重大军事项目都被迫停止。 苏联分崩离析,国家的资产也被瓜分殆尽,那艘还没完工的航母就静静躺在了乌克兰的仓库里,虽然手里有船也有技术,但乌克兰实在是太缺钱了,根本不可能继续造航母。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压力让乌克兰越来越头疼,除了一些国家的非卖品,剩下的许多资产都被摆上了货架,而“瓦良格号”也在其中。 当时我国也急需提升海上军备,敏锐地嗅到了这个机会,得知乌克兰打算出售“瓦良格号”后,中国迅速做出反应,展开了购买谈判,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将这艘未完工的航母带回国内,用于加强海上防卫力量。 但总有人想在中间搅和,美国对中国购买“瓦良格号”十分忌惮,担心中国通过这艘航母获得先进的军事技术,因而不断向乌克兰施压,试图阻止这笔交易。 好在我们国家足够给力,成功消解掉了多方压力,用2000万美元高价,一口气拿下了这颗“大国遗珠”,然而买下航母只是开始,如何将这个半成品改造成能够作战的航母,成了新的难题。 就在我国为航母的改造费劲摸索,频繁卡瓶颈的时候,巴比奇主动站了出来,其实原本美国也想把他挖过去,还承诺要给他最顶级的待遇,这么做就是为了拖慢我们的科研进度,而且越慢越好。 但巴比奇对美国的印象实在太差了,因为当初苏联解体,就是美国从中作梗,让他的“杰作”彻底泡汤,现在有了机会,肯定要继续将它完成,并且我国对他展现出的诚意和尊重打动了他,他觉得在中国能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 来到中国后,巴比奇迅速投入到航母的改造工作中,他对“瓦良格号”的设计了如指掌,凭借多年经验和对这艘航母的深厚感情,他帮助我国的科研团队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在航母改造过程中,他不仅贡献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技术,还卖掉了自己在乌克兰的房产,把这些钱全投进了航母里。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首艘航母“辽宁舰”终于在2012年成功下水,这不仅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巴比奇多年努力的成果。 看到“辽宁舰”驶向大海的那一刻,巴比奇感慨万千,这艘航母虽然已经换了国籍和名字,但它依然承载着他的梦想和心血。 巴比奇的贡献不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一段跨越国合作的佳话,他让中国的航母事业,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跨越,这份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辽宁舰前身总师瓦列里受聘中企:参与设计建造了苏联所有航母)

1 阅读: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