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朱棣的永乐朝之后,明朝的内廷宦官与外朝官员勾结,共同窃取朝政的事就没有真正禁绝过。因为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里,虽然后来有内阁辅政,帮助皇帝完成初步的整理和筛选,并给出初步的处理意见,也就是所谓的票拟,但是最终的决断仍然需要皇帝来做出,也就是所谓的朱批,这也就导致皇帝的负担太重,因为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像朱元璋那样勤奋。到了宣德皇帝朱瞻基上位后,他认为宦官没有什么根基,不受太多掣肘,也不受太多儒家道德的羁绊,替自己办事要比文官果决干脆,于是朱瞻基打破祖制,专门培养了一批宦官读书写字,让他们来替自己处理繁重的政务,宦官干政从这也就开始了。
宦官干政从秦汉时期就有,实际情况是皇帝代表中央集权,而文官往往是世家和地主阶层的代言,如果皇帝真孤家寡人就完全搞不过世家和地主阶层,这时候宦官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宦官算是皇帝的私佣,所以不算在官僚体系里面,这样就不会被世家和地主把持。如果宦官和文官力量均衡了,国家一般就比较稳定,任何一方做大,都会造成灾难。试想如果杨广有一个强力的宦官集团,而不是所有内务都让世家出身的宇文化及把持,隋朝会不会短命,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