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8年,金川之役爆发,乾隆心急如焚,让遏必隆的孙子讷亲率兵出征。讷亲兵败后,

幻珊聊文化历史 2024-10-21 09:30:41

1748年,金川之役爆发,乾隆心急如焚,让遏必隆的孙子讷亲率兵出征。讷亲兵败后,乾隆最后决定:“用他爷爷的遏必隆腰刀杀了他。” 乾隆初期,鄂尔泰和张廷玉分别为满、汉大臣之首,逐渐展开争斗。乾隆作为刚继位的新君,急于培养自己的势力,而讷亲为人正直,不贪财,不结党,与两位老臣对比,与他的年龄也差不多,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讷亲,出身满洲名门钮钴禄氏,他的姑姑是孝昭仁皇后(康熙第二任皇后),他的爷爷遏必隆是康熙继位时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 从讷亲的身世来看,可以说是一门显贵,世为皇族姻戚。遏必隆去世后不久,乾隆就将讷亲破格提拔为首席军机。 如果顺势发展的话,乾隆和讷亲大概会以君臣知遇的典范而名垂青史。可就是这样的家族身世,这样的仕宦经历,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被诛杀的厄运。 乾隆十三年(1748),金川叛乱,朝廷为了平定,先派张广泗前去查看能不能打,值不值得打。张广泗查看后告诉乾隆说可以打,包在自己身上。 张广泗也是个厉害的人物,当年平定苗疆就是他的功劳,所以乾隆很信任他,就同意出兵了。可是,张广泗打了很久,一直都未能平定叛乱。乾隆很生气,我让你提前查看能不能打,你说能,国家出粮出兵,你却一点战果也没有。 前线时期一拖再拖,乾隆焦躁不安,决定让讷亲领兵平定金川叛乱。之所以让讷亲去打仗,是因为当时鄂尔泰已经去世,讷亲没有军功在身,威望不够,乾隆想让讷亲通过“金川之战”,建立足够的威望,从而可以压制张廷玉那帮老臣。 乾隆以为把讷亲派出去,战争很快就能胜利。但是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只见银子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同样一点战绩也没有。 讷亲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但是纸上谈兵的功夫是相当了得。他到达金川后,不仅轻视敌人,还因为自己的职位高和张广泗闹矛盾。 最后,谁敢提出反对意见,讷亲就会把谁军法处置。他还下令,要求三天之内必须攻占刮儿崖,结果清军惨败。 讷亲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他过于轻敌,以至于很快失去了将士们的信任。 第二是他胆怯,将士们在外拼杀,他自己却躲在大帐里不敢出来,将士们本来就不服气,所以背地里都在取笑他,这也导致了他在军中威信全无。 有一次,讷亲指挥着三千清军去攻打对方的碉堡,突然遇到一支数十人的敌方突击队呐喊着冲杀才来,没想到一百敌一、具有数量上绝对优势的清军竟然立刻做“鸟兽散”,眨眼间跑得一个不剩。 金川的战况传到了京师,见讷亲如此不堪大用,乾隆十分失望。讷亲向朝廷奏报的,就是天天要求增兵、天天请求转运粮饷。 更为荒唐的是,因为出师不捷,讷亲竟然上书,请求让首领喇嘛、终南道士前来助战。 乾隆大怒,下令撤了讷亲的职务,也没有对他进行非常严厉的处罚,只是命令他在塞外效力。 后来,乾隆帝知道讷亲一直在隐匿自己惨败的事实,非常愤怒,决定要将他杀掉。但讷亲毕竟是首席军机大臣,又有这么显赫的家世,若贸然下令杀他,恐怕会激起他的反抗。 所以,乾隆将讷亲爷爷遏必隆的遗刀给了大内侍卫鄂实,让他带着刀来到讷亲面前,令他自我了断。 这把刀是讷亲祖父遏必隆的佩刀,在遏必隆死后晋入皇宫,据说每逢大战,必以此刀监军,有先斩后奏之权,起这尚方宝剑的作用,清人有诗云:“中朝国法兼家法,遏必隆刀可在无。” 所以乾隆要用这把刀来杀讷亲,因为讷亲见到此刀一定不会反抗,一旦他反抗,必将使自己陷于不忠不孝的境地。 果然,在被押解回京的途中,鄂实将刀递给了讷亲,讷亲也顺从地持刀自尽。这位前一等公爵、军机处领班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就这样在祖父的凶器下,走完了自己不算漫长的一生。 讷亲死后,大家一想,这样的大人物乾隆都可以杀掉。于是,众将士十分恐惧,再遇到战事时,都会拼命搏杀,没有人敢有半点苟且偷生的念头。 金川战事失利,讷亲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讷亲本身就没有指挥过军队,在冲锋陷阵方面不擅长,而且从他的官职来看,讷亲都是从事文官方面的职务。 在这个层面上来讲,乾隆自己在用人方面也存在着失误,他也是要付一定的责任的。人尽其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史载讷亲思路非常快,每每与主子不谋而合亦或谋而后合,让皇帝相当满意。 而且讷亲还有一项特殊本事,就是记忆力极佳,有过目不忘之能,因而乾隆到哪都带着这个人肉录音机,军机大臣中只有他有资格传达圣旨。 不幸的是,讷亲似乎有着严重的性格缺陷:“然以早贵,意气骄溢,治事务刻深。”也就是说少年得志没受过挫折,因而盛气凌人,办事又过于追求完美,导致苛刻严酷。

0 阅读:660
评论列表
  • 2024-10-22 10:51

    “遏必隆去世后不久,乾隆就将讷亲破格提拔为首席军机。” 小便,你真是个人物

  • 2024-10-25 12:36

    派他去就是乾隆糊涂。 讷清自己无能,还不能用人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