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年,蓝玉平定西番叛乱。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朱元璋问宫人,蓝玉是否高兴。

界嘉与过去 2024-10-18 15:18:00

1391年,蓝玉平定西番叛乱。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朱元璋问宫人,蓝玉是否高兴。宫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诚惶诚恐地说:“将军说他难道不配做太子太师吗?”朱元璋听后勃然大怒, 蓝玉为何对朱元璋的赏赐如此狂傲? 可能是他手握兵权,认为自己是大明朝最能打仗的将军。 蓝玉在明朝的开国将领中并不出众。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常遇春、徐达、冯胜、郭英等名将,他们骁勇善战,所向披靡。 蓝玉只能排在第二梯队,是配合这些名将打天下的小兵。 不过,蓝玉很有天赋。常遇春就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夸他会带兵。朱元璋对蓝玉有了一定的了解。 加之他还和太子朱标关系亲密,于是便准备把他培养成朱标的武将班底。所以,蓝玉有了很多跟着前辈学习的机会。 1387年,蓝玉以征虏左副将身份跟随老将冯胜出征辽东。当时,北元20万大军在辽东盘踞,对明朝虎视眈眈。大军抵达通州后,蓝玉冒着严寒,带领一支人马,杀掉了平章果来,生擒他的儿子不兰溪。 北元将军纳哈出投降,蓝玉兵不血刃地俘获了这支20万大军。在宴会上以和平的手段,令纳哈出心悦诚服。这是蓝玉打仗的特点,不战而屈人之兵。 老将冯胜因为被诬陷获罪,被朱元璋剥夺了兵权,此时正好补缺,蓝玉也迎来自己辉煌的开端。 1388年,朱元璋将十五万大军交给蓝玉,派他去消灭北元。在进入草原深处环境恶劣,迷失方向,北元皇庭地点隐秘。蓝玉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和北元大军决一胜负,而是要在己方消耗完之前找到他们。 在草原行进数个日夜后依然能善战。蓝玉自己也顶住了压力,仔细搜寻敌人的踪迹。靠着敏锐的战争嗅觉,判断出敌人就在不远的地方。终于,在捕鱼儿海的东北边,发现了正在宴饮享乐的北元朝廷。 蓝玉大军将他们一举击溃,俘虏了除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外的所有大臣。从此北元名存实亡,给明朝北方换来了安宁! 朱元璋听到消息之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夸奖:“蓝玉真是我大明的卫青和李靖啊!” 蓝玉是领兵打仗是把好手,可惜他不懂得“鸟尽弓藏、为人低调”的道理。仗着和太子朱标的妻舅关系,以及朱元璋的恩宠,蓝玉越来越张狂。 蓝玉立下赫赫之功,朱元璋本想封蓝玉为“梁国公”,这一封号历史上曾授予过如房玄龄、狄仁杰、赵普等杰出人物,可见朱元璋对蓝玉的才华和功绩是十分赞赏的。 然而,蓝玉的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让朱元璋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蓝玉的大军在回程时经过了喜峰关。按照规矩,蓝玉本应在关外驻扎等待天明,或者通知关内的守卫并得到许可后通过。然而,蓝玉却让人强行攻破了喜峰关,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蓝玉还曾经欺负元主的妃子,使得这位刚烈的的女子选择了自尽。 这些事情传到朱元璋的耳中后,虽然朱元璋考虑到蓝玉的功劳,并没有立即动怒,但他还是改变了对蓝玉的看法。将“梁”改为“凉”,封他为“凉国公”,并在赐给他的丹书铁券上写下了他的过错,以示警告。 然而,蓝玉并没有收敛。他在军中安排亲信,甚至在朱元璋召见几位军中将领时,示意他们留下,几个将军不得不听他的。 1391年,西番叛乱,蓝玉领兵平叛。归来之后,朱元璋决定加封他为太子太傅。除了继续对蓝玉施以恩宠外,还有让蓝玉和朱允炆打好关系的意思。 没想到蓝玉却大言不惭,称自己难道不配做太子太师吗? 这使朱元璋感到非常生气,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一件事情:蓝玉支持朱标,但并不一定会支持朱允炆。 因为朱允炆不是蓝玉姐姐的儿子,朱允熥才是!然而,朱元璋钦定的隔代继任者是朱允炆。这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危机四伏。 朱标的去世让朱元璋更加多疑,而蓝玉也失去了自己最大的保护伞。此时,朱棣利用入朝的机会,向朱元璋说:“公侯纵恣不法,将有尾大不掉忧”。这一句话,给蓝玉的结局盖棺定论。 此说法直戳朱元璋的心病处,在朱标死后一年,骇人听闻的“蓝玉案”轰然爆发。蓝玉被以“谋逆”罪下狱,最终剥皮实草、抄家并灭三族,受牵连者超过了15000人。 其实,朱元璋作为皇帝,再加上蓝玉违法乱纪在前,处置他何须谋反的罪名?可是朱元璋想把朱允文驾驭不了的武将都清洗抹杀,那么坐实“蓝玉谋反案”并扩大株连,就是最好的手段。结果如何呢?此案一发,明朝开国的有功武将几乎一网尽扫。 说到底,朱元璋宁愿留下身后骂名也要策划“蓝玉案”,不过就是为了为朱允炆铺路。但历史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朱元璋死后,藩王暴起,朱允炆走失,朱棣最终称帝。 所有的一切,又何尝没有朱棣的推波助澜呢?如今纵观那段历史,若说“蓝玉谋反”,确实是冤枉,但他的死并不冤。最冤枉的是平白受株连的那些功勋武将们。而这一切,都是封建皇权制度

0 阅读: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