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苏联溃亡崛起的是欧元集团,后冷战时代的动荡延宕至今,为何美元霸权的扩张本性如

喷火龙说史 2024-10-18 13:44:02

伴随苏联溃亡崛起的是欧元集团,后冷战时代的动荡延宕至今,为何美元霸权的扩张本性如此凶恶? 苏联解体后,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动态尤为引人注目。随着单极世界的形成,美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欧洲和亚洲则在各自的领域内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区域一体化。 1993年到1994年间,原先的欧洲共同体转变为欧洲联盟,并迅速提出了建立统一货币——欧元的构想。这一变革不仅意味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化,还预示着欧洲在全球经济中寻求更大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在1994年正式确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此举旨在通过消除贸易壁垒来增强北美市场的竞争力,每个成员国在该协议中扮演了各自的角色:美国主导金融资本,加拿大提供资源,墨西哥则提供劳动力。 美国在苏联解体后对高科技领域的出口限制进行了解除,特别是在军事科技向民用转换的背景下,促进了所谓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冷战期间对计算机技术的投入以及为全球军事基地建立的网络系统。 随着冷战结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该组织旨在促进全球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然而,农业和金融两大领域因其特殊性被排除在外。农业的排除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各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而金融服务则与国家主权和货币信用紧密相关。 20世纪90年代末,欧洲通过发行欧元正式挑战了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流通使得欧盟内部的贸易更加便利,同时欧元的高价值和其作为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的潜力开始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 亚洲方面,特别是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积累了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引发了对可能建立亚元的讨论。然而,这一构想并未实现,而亚洲国家继续在美元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中寻找自身的定位。 在此背景下,伊拉克于1999年宣布使用欧元结算其巨额的石油贸易盈余,这一决策被视为对美元主导地位的挑战。美国随后以伊拉克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美国为维护其金融资本主导地位所采取的措施。 金融资本的全球竞争和军事冲突之间的关联表明,金融资本不仅依赖流动性获利,还可能因为维护其利益而引发地区或全球性的冲突。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美国和伊拉克之间,同样也在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拒绝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石油贸易后,由美国和欧洲联手推翻其政权的事件中得到体现。 在21世纪初美国与欧洲金融集团之间的对峙中,不可忽视的是这场冲突中的两大货币——美元与欧元。自从欧元在1999年正式成为电子货币,2002年流通纸币以来,它迅速崛起为国际贸易与金融结算的主要货币之一,与美元形成了显著的竞争关系。至2017年,欧元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使用比例已接近美元,显示出其强劲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欧元的强势崛起并非无代价。欧元区的成立基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严格规定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这一规定旨在保持货币联盟的财政纪律与稳定,但也给成员国带来了不少经济政策上的挑战。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是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发生的。1999年,北约介入科索沃,以阻止当地的种族冲突。美国在北约中拥有主导地位,其军事介入不仅是战略军事行动,也说明在背后的金融资本竞争。 战争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参与国家的军费激增,特别是德国等欧洲国家,其财政赤字水平因此大幅上升,进一步影响了欧元的稳定性。 科索沃战争之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政治动荡与颜色革命频发,导致大量难民涌入欧洲,这不仅加剧了社会和经济压力,也对欧元区的财政稳定构成了进一步挑战。欧洲各国为应对难民危机,不得不增加财政开支,进一步推高了赤字水平。 在美国,特朗普时期的直言不讳表明了美国对欧元集团的战略态度。特朗普公开称欧盟为“敌人”,并对欧元的存在提出质疑。美国与欧洲金融集团之间的竞争,不仅是货币的竞争,更是涉及全球金融和经济政策控制权的斗争。 金融资本的这种斗争模式,并非仅仅是经济层面的竞争,它深深根植于各国的政策、军事甚至社会层面。在全球范围内,这种金融资本的冲突不断引发地区性冲突,如科索沃战争等,通过残酷的方式维持其经济和政治利益。 因此,21世纪的国际金融景观被这些深层次的经济与政治因素所塑造,而金融资本集团之间的斗争,特别是美元与欧元之间的对峙,将继续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来自 中国经济出版社著. 智本论 债务危机[M]. 2023

0 阅读:26